如今的社会,有很多人仇视有钱人,想方设法与其过不去,造其谣生其事毁其名,恨不得让其身败名裂,甚至还引发了几桩血案。
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词语,叫“仇富”。这样的实例,范有民听说了不少。
不过,作为从旧社会里活过来的人,他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也很理解“仇富”这个很流行的词语。
遥想当年,大概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生活,他带着弟弟范有成,每天晚上,趁别人睡熟之际,偷偷渡船来到地处大安县城东关的风雷电子厂,从垃圾堆里挑拣一些废铜废铁,而后,趁天亮再送到废品收购站,换几角钱乃至一两块钱,补贴家用。
后来,在一次去县城的路上,正好是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被巡夜的民兵逮住,被关押在大队部整整一天一夜,还挨了一顿痛打。
如果不是当时的大队书记李积真出面说话,差一点就被当做典型,送去劳动改造,变成人们所说的“劳改犯”了。
当然,李积真也没有就此轻饶范家兄弟。范有民被勒令去饲养院,和几个下乡知青一块儿喂养牲口,而范有成则被罚去放羊。
兄弟两人成天只能跟马牛羊这些畜生打交道了。在大安,至今还遗留着古羌人的某些习俗,认为牧马放羊的人,就低人一等。
这可能就是范有民平生遇见的第一次“仇富”。当时没有这个词语,可如今,他是这样理解的。
当然,在自己的一生中,像这样的遭遇,还有很多很多。因为,他是昔日名震黄河两岸的哥老会龙头大爷范正坤的大儿子。
此刻,父子两人坐在凉爽舒适的葡萄架下,很长时间没有说话,默默地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
不远处的肉苁蓉,正依附着梭梭碱柴红柳等植物根部,开出淡紫色的花朵,夕阳照映之下,非常鲜艳的好看。
肉苁蓉在历史上就被西域各国作为上贡中央朝廷的珍品,也是历代滋补药方使用频度最高的补益药物之一,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
八十年代初期,刚刚包产到户,范有民有一次去内蒙古收购羊毛,在阿拉善旗,第一次见到了这种传说中的沙漠人参是个啥样子。
听朋友一番介绍后,才大略清楚了其经济价值,当时就产生了在老家种植的想法。可后来,苦于资金短缺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一直拖到五六年前,承包了许多别人不种的山地,才开始大规模种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