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有事就去找他(第1页)

片刻,范有民将目光从独石转移到儿子脸上,依旧很冰冷。这一点,他完全继承了父亲范正坤的个性,对儿女一直很严厉,从不娇惯,也从不给好脸色,就是俗话说的“好心没有好脸。”。

“范家是大安有名的大户人家,从老先人开始,在黄河两岸很有些名望。”他紧盯着儿子,用一种很缓慢也很沉重沧桑的语气说,“这是范家多少代人努力的结果,千万不能坏在我手里。”。

在他非常遥远明细的记忆中,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父亲范正坤名震黄河两岸,被多少江湖豪杰尊称为“大哥”,甚至“大爷”,也被多少人顶礼膜拜。鼎盛时期,可以好不夸张地说,范正坤跺一脚,黄河也要抖三抖。

那时,范家的生意做得很大很红火,水陆两道,车走船行,浩浩荡荡。只要报出大安范家和父亲范正坤的名头,没有不让路通行的。别说沿途的绿林土匪,就是官府,也要礼让三分。

这份不同寻常的江湖荣耀,既包含着范正坤个人的能耐威望,更是范家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从第一代范氏祖先落脚于黄河边算起,已经两百来年了。

放羊娃范世德在荒芜的河滩上盖起了很简易的几间房子,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可是,他的小儿子范经庚却在考中秀才后,走进了大安县衙门,成了县太爷非常信任的师爷。由是,范家这个外来户,终于在黄河边站稳了脚跟。

为了尽快发家致富出人头地,范世德在儿子范经庚的庇护下,在河滩地里大面积种植了一种叫御米的植物。当时,将这种植物的种子从关中带到大安的凉州骆驼客唐帮,对人们说,这叫御米,是一种很名贵的中药材,古时候是皇室专用贡品。

事后,用这些叫御米的植物的果实,从唐帮手里换来大把大把银子的时候,范世德才知道,这种植物叫大烟,也清楚种植这种叫御米的中药材,可是一种比种植麦子包谷大米等农作物,更为划算十倍乃至十几倍的买卖。

黄河大安段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特别适合种植御米。头一年九月播种,越冬生长,第二年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全部卖给凉州骆驼客唐帮,获利非常惊人。

每到夏天,站在乌兰山顶,俯瞰黄河两岸,如同鲜花的世界。远远近近,密密匝匝地开放着各种颜色的鲜花。红的紫的白的浅黄色的花朵,流光溢彩,香气袭人,一群群蝴蝶蜜蜂,在花丛中忙忙碌碌地穿梭飞行,给这鲜花世界增添了无穷的蓬勃生机。

后来,范经庚告诉父亲,这种御米自明代输入中国后,两三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