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很长一会儿,范有民很沉重地叹了一口气,才语气缓慢地沉声说:“斌斌,你爷爷活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不知道你记得不记得了?”
范文斌知道,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里,爷爷作为旧社会里的江湖人物,确实受了很多苦和罪。每次运动来的时候,都首当其冲,接受贫下中农无休止的批斗,又一次,还差一点被打死在批斗会上。
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出生,具体的批斗场景,也没有见过,但是,自记得事情起,从爷爷的叙说中,完全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气氛是如何激烈。
后来,上了大学,看了很多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眼界大为开阔,思维也随之深刻,才明白,当时之所以采取暴风骤雨式的猛烈扫荡,在那个很特殊的年代里,完全是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乡村社会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娼妓、赌博、毒品问题尤为突出严重,为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城市改造为“稳定的、侧重生产的、平均主义的、斯巴达式简朴的、有经济保障的、且犯罪、腐败、失业和其他罪恶较少的城市”,党领导全国人民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各种城市乡村社会问题进行了全面治理。
禁娼禁烟禁毒,严厉镇压反革命,不仅关乎城市性质的变化,更是城市社会中"人"本身全面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要求。这一城市改造活动的大力推行,为将旧中国遗留之消费城市转变为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城市奠定了坚实社会基础。
于是,对发生在那个特殊岁月里的各种应接不暇的暴风骤雨般的运动,以及以爷爷范正坤为首的江湖帮会哥老会成员的遭遇,有了新的很深刻的认识理解。“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建国初期,新生的人民政府对广大乡村的治理,主要任务是尽快地稳定基层社会秩序,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因而,乡村治理体现了新旧结合的诸多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大体上保留了国民党时期的治理体制,留用了一些表现较好的旧人员,但是,新政权的民主建政也在一步步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950年,政务院通过的《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极大地规范了乡村政权的建设,但是,根本变化则来自于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简称“土改”。
以土地改革为核心的群众建政运动,不仅为新政权培养了一大批既熟悉地方情况又积极拥护人民政权的优秀分子,还为此后的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