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儿子的话,黄卫德即刻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从儿子方才所说的话语里,他已经看出来,这笔5000万美元的资金,将儿子紧紧吸引住了,颇有得不到决不罢休的意思。
别说儿子了,就是自己,在刚刚听见这笔5000万美元的巨资时,心中不也是猛然一动吗?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绝不能放过。
看来,以前,在公司资金短缺的时候,有且只能依靠银行贷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审时度势,很及时地引进风险投资,在今后,是一条很正确的融资渠道。
由此,他突然想起来自己以前的一个朋友,在广东东莞市也开了一家规模不大的电器公司。后来,很及时地引进了一家风险投资商,生意也是越做越大,不到几年时间,就一跃而成了东莞市最大的电器经销商。
有一次,自己去广州进货,特意去了一趟东莞,在看望这位朋友的同时,也对其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日进斗金的大生意,心中充满了浓浓而又厚重的仰慕之情。
后来,朋友很得意地告诉他,正是因为得到了风险投资商的青睐与投资,有了足够的资金保障,胆子也就渐渐大了起来,事业也才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
于是,今天,在听到那个叫布雷迪的美国人,居然携带5000万美元的资金,来大安寻找合适的公司投资,黄卫东的心,就情不自禁地猛然跳动了起来。
当然,他始终认为,翰弘电气的控股权,必须始终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能被别人夺走。就像现在,尽管自己整天待在白云观,足不出户,但依然牢牢地控制着翰弘电气一样。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他一贯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对这句话,黄卫东有着很深刻的理解。既要有“致人”的思想,又要有“不致于人”的实力,这样才能始终掌握主动权,进而取得胜利。
是啊,不论做什么事情,也不论事情的大小,都要自始至终牢牢把握主动权,绝不能受制于别人,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同时,为了得到这笔巨资,儿子怀着与范文斌一较高低的很大也很坚强的决心。可以肯定地这样说,儿子想打败范文斌,以报自己商会落选的那一箭之仇。
对儿子的这种自信心,特别是面对很强大凶狠的对手,敢于亮剑的不认输的狠劲儿,黄卫东在非常欣赏之余,还隐隐腾起了一股自豪感。
这小子终于长大了,知道竭尽全力维护黄家的利益和声誉了。同时,也成熟了,明白该采取何种有效而又有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