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上班,范文斌就安排赵瑜去一趟公安局。根据宁鹏说的情况,王建国几个殴打万来福的人,是今天中午下班时,被警方从工地上直接带走的,目前关押在公安局,接受警方的审讯。
见老板让自己去公安局看望王建国,赵瑜似乎很不乐意,少许,很委婉地说:“范总,这个王建国吃饱了没事干,竟然打人,理应受到法律的惩罚。”
少许,像不解气似的,语气很重地又恨恨说了一句话,“像他这样的人,以前当黑包工头儿的时候,就闹出过人命,现在还不长记性,又打死了人,还看什么看?依我说,让公安局抓起来,就是罪有应得,活该。”。
对一身土气匪气的黑包工头儿王建国,说句心里话,赵瑜这个出生在农村但自小在县城里长大的人,很是反感,甚至,有点厌恶鄙夷。以前,王建国当七彩石砂场场长的时候,每次来公司,她都懒得搭理。
在她自小也很深的印象中,这些在农村长大的人,坏毛病很多,个个跟原始人一样,粗俗不堪爱钱如命,为了钱,甚至,六亲也不认,没有一点起码的文化修养。
当初,在县百货商场上班时,有几个很热心的女人,见赵瑜长的如花似玉,脾气又很温顺伶俐,就纷纷给她介绍自己亲戚朋友的小伙子,但最终,赵瑜一个也没有看上眼。很简单,这些人都来自农村。
婚姻方面,赵瑜在心里给自己定了一条神圣不可逾越的底线。那就是,只要是来自农村的,不管条件有多好,人长得有多帅气,也不管多有才华,对不起,一律不找。
当她向父母亲申明这条底线时,气得她父亲赵登全恨恨地说了一句话,我和你妈以前也是农村人,后来才搬到了城里。你别忘了,你的根在农村。
赵登全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从距离大安县城不远的一个农村,招工进的县机械厂。刚来时是合同工,干了很多年以后,大概在八十年代末期,赶上一个好机会,转正了,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正式工人。
九十年代初期,又遇上“农转非”,就将一家人转成了城镇户口,又在城里分了一套福利房,就将婆娘娃娃全部接到城里生活,总算跳出了农门。由此,全家成了那个村里第一户吃商品粮的城里人,惹得很多人眼红不已。
不过,尽管赵瑜出生在农村,但由于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大,自小就被父亲带到城里生活念书,虽然户口在农村,但与那些正儿八经的城里娃娃,没有啥区别。正是因为这样很特殊的经历,才让她心底里很瞧不起农村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