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儿,范有民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又想,自范家第一代祖先范世德在年仅12岁的时候,跟随老奶奶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一路辗转,最后来到黄河之畔的大安县城安家讨生活算起,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期间,经历的风风雨雨,真是一言难尽啊。
范氏家族的族谱第一页,就写着四句话,道出了祖先的来历。“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鸹窝显得十分醒目。先辈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鸹也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
但最终,在官府的严令下,只能拖家带口,一步一把泪,迎着凄凉的秋风,向那遥远的很陌生的地方走去,最后,一回头,只能远远地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
为此,山西洪洞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无数先辈们告别家乡故土的标志,一代代流传了下来,至今,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个后世子孙的脑海里。
每每看到族谱上的这四句很沉重的话,范有民心中就会情难自禁地涌起一丝很苍凉的情绪,感叹家族遭遇之艰辛,人生命运之多舛。
最后,根据自己的遭遇与认识,归纳为一句很现实也很无奈的话。人啊,这一辈子,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是,很难活。
如今,父亲范正坤去世不久,大儿子范文斌又莫名其妙地得了精神病,尽管宁鹏说的不是很严重,但范有民心中明白,这只是宁鹏不想让他们老两口担心,就用一些好话来安慰糊弄而已。
人虽然在医院里,但范文斌心中还一直惦念着那个圆盘。紧接着,范有民又到了儿子的那封亲笔信。由此可见,这个圆盘确实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宝贝文物。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社员们一起在河滩地里劳动时,就经常有人无意中挖出一些陶陶罐罐的文物,但都被大队干部当场收走了,最后,谁也不知去向。
至于这个传说的盘子,到底有多大的价值,范文斌在信里没有明说,范有民也一时说不清。只有等明天真正亲眼见到了这东西,才能够估摸一二。
于是,次日一早,范学礼上学走后,范有民对王芳说了一句,“我去城里找范学华,问个事情”,就骑上电动车,迎着寒冷的清辉,直奔怡园小区范文斌的家。
这样说,不是他故意隐瞒王芳,只是在没有拿到盘子之前,不想让她知道,以免走漏了风声。农村里的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