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威不讳言自己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死亡的恐惧。死亡意味着事业的终止。破落的家能遮挡自然的风雨,却无法阻挡自己内心的恐惧。丧失手中的证据,无疑是失去了手中的利剑。为保险起见,刘威把装有各种票据及留给亲人的留言、举报信材料,送到了西林。
“二哥,有信吗?”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到西林,老弟便关切的询问。
“一点信都没有。”刘威有些失望的说道。“既然到了这种地步,我只好走下去了。我们那是那些人的天下,是那些人的势力范围。我带来了五封信,我准备亲自向有关部门递交。”刘威横下信来,坚决地说道。
“你把信放在我这。省检查院离我家不远,我给你亲自送进去。关键是你那面,上面往往是把信往下一转,就不管了,说是一级管一级。挺坑人的,有不少人就是被这种法脉给坑了,举报信转了一圈,就转回到被举报人那里了。他们不想想,如果当地能解决,谁能越级上告呢?不知道是体制问题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上面不可能亲自下去的。你到市里去追追看,你的亲自催问。”
西林之行减少了后顾之忧。但自身帐的问题,仍需抓紧算帐。无论采取什么方式,作价、评估也好,按自己提供的地点,外调取证也好,都应尽快解决。一旦上级有关部门对举报问题立案侦察时,自己的帐,又会被抛的远远的,无人理睬。这是显而易见的。帐的问题,一味的以被动的姿态去求人解决,看来是不行的。以软对硬,低三下四,人家是和风细雨,不急不躁。你委婉哀求,人家是合情合理,不折不扣。但原则就是一个:拖着。
自己的帐有什么难解决的吗?亏损是事实,刘威已明确表态,愿意服从组织上的处理。那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呢?如果你们认为帐有问题,可以查吗?以法律为准绳,用事实说话。刘威能有什么办法?
蒋局长没在家,说是上天都去联系玉米销售泻库事宜。甘局长在家留守。刘威去局里时,找到了甘局长。
刘威对甘局长是有成见的。成见就是上次局长们找刘威谈话时产生的。那时,如果甘局长说一句公道的话,说当时是奉索局长之命,让刘威撤回来的。有些损失应该由粮食局负责任的。就有可能救了刘威。喜明仅说了句索局长答应了,就完事大吉,何况是你局长亲口说呢?可你却说出那样的话,明摆着是落井下石!刘威并没赖着你,只是希望你能说句实话,是你让人家撤回来的,这是事实啊。
“甘局长,我的帐,怎么办呀?这么多天了,给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