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龙十分悲痛,懊恼自己没有考虑到泉盖苏文的奸诈。出生入死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这次是最窝心的。与高句丽重骑兵一战,平东军竟然折了三千多人,各级校尉就战死了六人,九个带伤,这让他着实心疼。都是自己依仗的嫡系部队,拼光了,*什么来立足?
耶律顺达跪在大帐外,自请责罚。后面跪了几十人,是一群闻讯而来的各级军官,都是他的手下。
李林龙认为自己责任更大,就去劝他,但扶他不起,索性不管了,也让大家都看看,引以为戒。
“山主,下一步怎么办?”孙仁师和柳断刀、许沧海几名心腹将领都汇聚到帐内。
“高句丽人龟缩到城内,兵力达到十多万人,而且还有精锐重骑兵相助,这样的局面下,咱要是强攻,即使夺下辱夷城,恐怕也没有气力继续攻打平壤了。”李林龙忧虑地说道。
“大帅,那咱向朝廷请求增援吧?这么大的仗,单*咱这突前的几万人,恐怕很难胜任。”柳断刀犹豫半天,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不行,这次在营州一线动员的军队够多的了,现在民夫都跟不上呢。”李林龙断然否决了这个建议。
“山主,我到有个想法。敌人坚壁清野,无非是期望我军久攻不下后,粮草运输艰难,不得不撤退。我们何不将计就计,这样,这样……,摆出粮草不多的样子,诈退,诱引敌人追击呢?”孙仁师指着行军路线图说道。
李林龙想了想说道:“这个计策只有等到合适时机才可实施。刚交战几天,泉盖苏文是个老狐狸,不会轻易相信我们粮草这么快就断绝的,他不会上当。我想,我军刚遇挫折,暂时需要休整一下,然后再图战机。听说朝廷去年冬天把刘仁轨调回朝,改派刘仁愿统领在百济新设的五个都督府军队,假若派信使走海路,联络新罗王金春秋和刘仁愿的军队,让他们从后面夹击高句丽人,几面合围,也许胜算更大。”
因管辖地域相关,孙仁师对百济方面的战况知道的更详细些。他应道:“刘仁轨其部自去年从成山出发走海路进攻百济以来,在熊津口(今锦江之入海口)大破百济军。接着,与新罗联兵占领百济都城泗比,原百济王扶余璋的从子福信及浮屠道琛率众退守周留城。目前有周留城之战未结束,仁愿很难抽调部众进入高句丽境内威胁其后路。”
李林龙言道:“先了解、了解新罗和仁愿的战况再定夺吧!”
……
中军在距辱夷城十里之地屯扎下来,各军轮流对辱夷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