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追剿残敌 (二)(第1页)

李林龙对脑海里冒出的在天竺建立殖民地的构想感到很兴奋,想到印度大陆那广袤肥沃的土地,各种丰富的物产,还有那些绝色的美人,内心就不断泛起涟漪。

不过,他还算清醒,知道想要占领那么大的土地,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说别的,那里潮湿的气候,自己的将士们就够戗适应,要是战斗力下降,一切就妄谈。同时进攻天竺,还要防范吐蕃、大食袭击西域,万一西域被人家夺去,远征军后路被切断,就孤悬在天竺了。

他写了奏折派人飞马送给朝廷,在奏折里除了详细汇报了碎叶决战情况、当前西域的状况和自己的治理建议外,还张口要了王玄策,他想用其负责对天竺的远征。

对内他命令郭待封、曹怀舜扩军,他俩的营都增加到一万人,这样用两万训练有素的军队征伐天竺大概够了。

碎叶之战后,从败逃的突厥人手里,夺取了大批的辎重物资、羊群、牛群、战马和贵重的珠宝、金银、器皿。经清点,羊大约两百万只,牛大约四十万头,战马三十万,金银珠宝折合现银大约百万两,可以说安西军发财了。

李林龙命令把这些缴获的战利品,统一运回西州,牲畜集体放牧饲养,所有权归全体安西军将士,以后平均分配,如此掠夺性战争,将士们从上到下都发了财。

他心内感慨,中国历代朝廷对外打仗,国家都越打越穷,汉武帝与匈奴几次作战就把他的爷爷和老子文景皇帝积累的财富给消耗没了,以后的朝代也是如此,隋朝则是因为讨伐高句丽战争的失败而连国家都亡了。

这个怪现象好象只有中国有,其他各国在对外作战中只要获胜都会获得巨大财富收益,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甲午战争时的日本不都是*战胜敛财吗?而在中国打仗好象总是赔钱!取胜也赔钱。

“好战必亡!”他想起了那些所谓先哲们总结的经典话语,嘴角微撇,骂道:“哼,屁,美国怎么能够在掠夺战争中暴富,它那么好战应当早亡掉才对!”

裴行俭正好在旁边听他嘟囔,问道:“大帅说的是什么?”

他冷笑道:“我想起咱们大汉子孙历代对外打仗都赔钱,而别的外族或部落对外打仗都赚钱,一想这些我就生气。造成打仗赔钱的因素很多,从君王到那些左右朝政的大臣都怕战,敌人入侵了,才被动迎击,把敌人打跑就满足了,不懂得趁机掠夺对方财富,扩大自己经济实力。儒家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缔固,大家都认为轻言战事要自取其祸,所以从上到下都觉得能避免战争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