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我们在哪里?本节搞笑(第1页)

异象把所有人都吓着了,很快小站上乱成一团。直到给我们上课的那个大校通过高音喇叭把各单位的领导人集中到一起才控制住混乱。我后来才知道,那个大校竟然是老爸常说的凉山英雄连的第15个人,他的名字叫陆秉松,后来的传奇式人物。

陆秉松编制上属于师部临时加强到营的作战参谋,他在凉山战斗中身受重伤,康复后直接被保送到国防大学,以后被安排到别的军任职,再也没有回到英雄连。尽管如此,他仍然和凉山英雄连剩下的14个官兵结下生死友情。父亲把英雄连幸存的14人合影放大后挂在办公室墙上,给年幼的我讲发生在越南凉山省的那场战斗,让我认识其中的每一个人。

巧合,他没能让我认识的陆秉松在这里给我碰见了。

·········

“现在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这里有多少人,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然后搞清楚我们在哪里”。陆秉松如是对其他单位干部说。

经过一阵忙乱后,第一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小站上集中了零零碎碎5个单位的人。有小站上的勤务人员40多人和小站附属仓库一个步兵连的200名官兵,由小站站长统一管理;空降兵收拢了820人,最高长官是第一架米26上的副团长和一个营长;边防军汽车营400个汽车兵由一个营长指挥。运送军列的火车上有 80多个装甲特种兵和30个装甲兵,最高长官是一个叫张文革的正职上校团长。人数最多的是运兵军列上的新兵2760人,包含4个带队的营级干部和11个连长。最高长官就是陆秉松这个大校了。后来第二架飞机上过来了一个老头子,陆秉松连忙敬礼,首长好,原来是一个退役的少将,叫刘卫,是个老八路,他成为了我们的最高指挥官。

在小站上又等了半个多小时后,负责搜索的400多伞兵分成10几个小队出发了,他们配备了5.8mm枪族的武器,另外每人一色配备瞄准镜、夜视设备、一个有效通讯距离8公里的小型移动对讲耳机,他们全身的行头令我眼红,用四个字概括:非常眼红。

空降时还收拢了6个背肩式连用大功率对讲电台,通讯距离100多公里。这些电台被分配给其中五支侦察队,他们将进行远距离搜索,其余几支搜索队则进行短距离侦察。

我们新兵的任务就比较简单,弄吃的。小站上的食堂只有几口锅子,原先对付200多张嘴还绰绰有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