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水稻技术(第1页)

这个会开了2个多小时,大家统一了思想,分配了任务,还成立了一个总指挥部,由各单位派人统筹。有2000多官兵成为装卸工,负责把枪支弹药装备搬到卡车上,有1000多人负责伐木,为车队开出一条通往山外的道路,还有为大家准备住宿的,准备面饼的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排本来在分配任务时轮到背弹药,我知道那会很辛苦,正当我给大家鼓劲,准备大干一场,我无意中看见库区边上有块农田,里面有未收割的成熟水稻,颗颗金穗,非常饱满,一个点子在我心里形成了。

我跑去对陆秉松说,:“陆指挥,我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宝藏,您知道是什么吗?”

陆秉松回答不知,我就说:“是水稻,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发明就是袁隆平博士主导的水稻杂交技术大突破,水稻亩产从解放前的200公斤跳跃到1300公斤,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和城市建设需要的土地,我在这里发现了水稻,请允许我带人去把他们收割下来。”

“好吧,”陆秉松显然被我说动了,我轻松地获得了想要的任务。

我们排和调拨的100名农村兵合并成立了一个临时水稻收割单位,任务很简单,专门收割水稻。我很快发现一个问题,我们没镰刀,总不成用匕首去收割吧。我连忙去找老站长要镰刀,可惜只弄到压仓的10来把,还是农业学大寨那会儿的,非烂即绣。

我被迫拉下老脸,“老站长,帮忙做几把?我知道你们这里连枪都能造,弄几把镰刀还不是手到擒来。”

“我们这里工人和机床都有,只是原材料没有,······,”讲了半天困难,刘站长最后做了总结:“总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要你能搞到原料,你可以直接去找负责的老军工王金宽”。

真没想到,这个刘站长官僚主义竟然如此严重,刚才他在我心里的形象还是一个任劳任怨得老黄牛,现在倒了。

没有原料?这有何难,我记得家里有一件老爸收藏的越战纪念品,是一把越南兵制作的小刀,成分是铜,取自炮弹皮的废铜,现在小站篮球场边堆了几百个炮弹壳,那不就是镰刀吗!我很为自己的点子自豪,马上指挥起了站上的几个老军工。这些老军工都50多岁了,手艺真不赖,他们先把炮弹壳切成一圈一圈的,随后把每圈炮弹壳又一切为三,接着在钳台上用榔头砸扁,最后用砂磨磨尖,用铁钉钉在拖地板用的一小节旧拖把上,“*(注:语气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