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节:逃之决定(第1页)

时间:1939年9月11日下午2时 地点:西白俄罗斯科布林

虽然隔了好几公里,可是坦克爆炸的闷响仍然隆隆而来,如同夏夜的雷声,沉重地击打着房间里的与会者。

这是一场毫无预见性的遭遇战,苏联人肯定猝手不及,他们和德国的军事分割线近在咫尺,做梦也想不到部队会在科不林郊区遭到突袭;不过我们也够呛,98主战和装甲车都匆匆忙忙到南面抵抗去了,剩下的卡车车队乱成一团,大家都急匆匆的爬到车上准备逃命。一些当地的波兰人变戏法似的提着包裹出现了,他们争先恐后想挤上卡车,波兰兵朝天开枪,想驱散这些平民,啪啪的枪声反而加剧了恐惧气氛的蔓延。尖叫声、哭声,各种杂乱的吵闹声音弥散在小村的每个角落。

我看着窗外乱糟糟的场景,心中无言以对,这种情况我以前只在电影中见过,今天却亲身看到了,听见了,感受到了混乱对部队士气的影响。我们新兵士兵和波兰兵一样,已经失去了冷静,不断有人跑到会议室,询问下一步该怎么办?只有我们的伞兵能做到处惊不乱,多年的精英训练使他们的意志象钢铁一样坚强。

我们的3门K18重炮在波兰炮兵操纵下开始远距离支援。每一次惊蛰般的炮声,都引起了会议桌的共振,桌上的茶杯发出讨厌嗡嗡声,煎烤着与会者的本已焦急的心神。

李震华有点手足无措,主持会议的他丢三拉四,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围绕着打还是走下不了决心。我呆呆地看着这个伞兵上校满怀惊愕,这就是我们的指挥官吗?

再看看其他人,样子都差不多,咳,大家和德国人打仗那会儿表现都可以啊?怎么现在大伙儿都慌了神呢?

对,是心理!我想到了原因,大家刚刚和德国人脱离接触,几分钟前想的是如何放松一下,然后安安稳稳地回到中国,现在突然和苏联人作战,所有人心理承受不了,哈哈,感情这里还有点心理学的讲究。我突然发现自己有所领悟,顿时开心起来,嘴角也露出了笑容。

“范文虎,你有什么想法呢?说出来大家讨论讨论。”看到我在笑,李震华点了我的名。

*,不是打我冷枪吗?我可没想法呀,可是退缩不是我的性格,我站了起来,干脆说出了我的一个埋藏在心理的想法。

“上校,各位同志,我讲的话跟我们现在局势无关,但是跟我们未来的决策有关。前几天,我跟达斯廷老头在聊天时,我得知老头在美国产业颇多,老头除了在纽约拥有一家轻武器工厂的35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