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文虎,你不是俘虏了一个苏联军政委吗?他坚决要求见你,这次我去蒙古人那里看看,在军官区碰见了他,他坚决要求和你谈话。”
“有这种事,可是我不高兴见到他,再说奥儿查村离这里太远了,我可不想浪费时间。”
“不用你跑,他就在外面,我把他带来了!”
·········
“找我什么事?”看着对我点头哈腰的卡巴恰夫斯基少将,我心里面产生一种由衷的厌恶感。
“是这样的,范将军,听说你要把我们163师的军官遣送回88师,我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我不冷不热的回了他一句,拿出地图研究起来。
“我想,我想留在芬兰不回去,或者去英国。”卡巴恰夫斯基说完低下了头。
“不回去?”我吃惊地看着他,“苏联是你的祖国,芬兰不是,英国也不是!”
“您知道,尊敬的范将军,听我说,我们的最高统帅对待失败者的态度非常严厉。象我这样的高级政治军官,如果在作战中阵亡了,会给予非常高的政治待遇,我可能会被追认为中将,或者是授予列宁勋章。但是如果我被俘了,不管我是受伤被俘还是主动投降的,我一旦回到苏联,我至少会被判15~20年的徒刑,也可能终身流放到西伯利亚,甚至可能先宣布我无罪,然后由内务部军官秘密把我枪毙在牢房内。”
我听了他的话沉默了,我知道一个历史事实:苏芬战争一结束,芬兰方面将五万五千名战俘转交苏联当局。他们被悉数解送到依万诺沃州尤扎镇的特种集中营,四周上了铁丝网,由内务部押送队负责看守,且不得通信和会见亲友。大部分人被判处了期限不等的监禁(其中很多在战争中残疾),剩下的(军官为主)于一九四一年春被押送到极北地带,这些人再也没有在别的地方出现过。二战中苏军的内务部队不经审判就可以处决所有形迹可疑的红军官兵。内务部不仅对待被俘的军人非常残忍,甚至对苏军溃散后,逃回家乡(那些家乡位于德国占领区的未被俘红军士兵)务农的“原红军军人”也展开了残酷“镇压”。
苏芬战争后五万多俘虏的遭遇早已对未来苏德战争中苏联战俘的命运作了最残酷的诠释,二战结束时,拒绝返回祖国的苏联公民竟高达四十五万之多,其中有十七万二千万人是原军人,他们是怀着对国家政治的恐惧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