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9月,临安(杭州)紫禁城。本来八月桂花香,又接近中秋,应该是一片欢乐祥和,但紫禁城呈现出来的却是一派肃杀景象。
“众位爱卿,现在这般局势,该如何是好?”五十四岁宋理宗赵昀坐在金銮殿的龙椅上。五官清秀,身材消瘦,因长期酒色过度,脸色显得非常苍白。
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废太子赵弘,立宋理宗为皇帝。宋理宗十分无能,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但他依然对政治不感兴趣,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宰相丁大全处理,他本人崇拜理学。
文武百官无语,大眼瞪小眼,一时大殿静得听得见针落地的声音。
良久,百官尾段传来一声:“陛下,微臣有奏。”原来是刚刚丁忧回朝任刑部郎官的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宝佑四年(1256)年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准奏。”理宗看到了一丝希望。
在贾似道、丁大全等人的怒目下,文天祥大胆上前直言:“我朝非无贤将相,如杜范、吴潜、董槐等,皆相才也,孟珙、余玠、马光祖、向土璧、王坚等,皆将才也,若乘蒙古之有内乱,急起而修政治,整军实,勉图安攘,尚不为迟;乃嬖艳妃,暱腐竖,宠贵戚,引奸邪,即当承平之世,尚惧危亡,况强敌压境,触机立发,而可若是之颟顸乎?杜范殁矣,孟珙逝矣,内外已乏一贤将相;至谢方叔进而余玠蒙谗,丁大全用而董槐被逐,仅有二三材士以扶危局,反欲尽排去之,陛下不知理国若此,几何而不沦胥也。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