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众说纷纭(第1页)

1259年8月,鄂州(湖北武昌)忽必烈大营。

半个月前,忽必烈收到了来自蒙哥大军的军情通报:“大汗被炮石所伤,生死未卜”。本来从合川到武昌并不很远,可是因为蒙军的通讯十分落后,信鸽、信鹰都没有应用到军事上,加上蜀道难走,那名通讯兵整整骑马跑了大半个月。

对于这份情报,忽必烈麾下的将领众说纷纭。

“王爷,大汗身中炮石,可能现在凶多吉少。蒙哥汗唯一的儿子昔里吉尚幼,目前和林由二王爷、六王爷主政……到底何去何从,王爷应该早日定夺!”劝农使姚枢长期在忽必烈军中当参军,知道蒙军的医疗水平,所以对蒙哥康复并不抱希望。

“王爷受大汗敕命,东西并举,今已越淮南下,岂可无功即还?况兀良已平交趾北上,正好约他夹击;即使不能灭宋,也要叫他丧胆呢!”刘秉忠建议道。刘秉忠乃河北邢台人,英爽不羁,因家贫即弃业为僧。忽必烈曾经召和林的名僧海云,邀刘秉忠与之谈论佛法,刘应对敏捷,尤长易理及邵康节经世书,大得忽必烈称赏,纳入自己军中参赞。

“长江向称天险,宋恃此立国,势必死守,我军非破他一阵,不足扬威,末将愿当此任!”忽必烈视之,乃是大将董文炳。

忽必烈自幼受汉族儒家文化影响,在漠南汉地搜罗各族,特别是汉族知识分子和军阀如刘秉忠、杨惟中、姚枢、郝经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在自己封地邢州(今河北邢台)、河南、陕西实行了汉法措施。所谓“汉法”,其基本内容包括为:正纪纲、定法度、立省部、明黜陟、宽赋税、轻徭役、绌债负、重农桑等,招抚流民,屯田积粮,整饬吏治,使三地区经济得到恢复。

望着自己各持己见的“智囊”,忽必烈想起了八年前蒙哥即位的经过。

贵由汗在位二年,除整饬宫禁外,无甚大政,且因手足有拘挛病,经常不理国事。秋间西巡,至叶密尔河,沿路犒赏无算。居西数月,自谓西域水土与身体相宜,颇有恋恋不舍的意思。忽必烈的母亲唆鲁禾帖尼还道贵由汗与拔都有隙,久停西域,必有他图,遂遣心腹密告拔都,令他善自为备。谁知贵由汗并无异动,不过在外养疴。一过残年,病竟大渐,遽尔去世。皇后斡兀立海迷失曾随驾西幸,至此秘不发丧,先遣人赴告拖雷妃及拔都处,自请摄国以待立君。拔都得拖雷妃密报,正启程东行,来见贵由汗,剖明心迹。途次接着耗闻,并皇后摄国的意旨,权词应允。于是皇后乃发丧回宫,号贵由汗为定宗,自抱犹子失烈门,临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