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诗经.卫风.硕人》
1259年11月上旬的一个黄道吉日,在孛兰和丁大全的操办下,刘华本人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婚礼就这样开始了。
蒙古族的结婚仪式从宋、明以来受汉族和满族婚礼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繁琐的礼节。其成婚大体上有以下几个过程:相看、下哈达(即订婚)、过礼、婚礼、回门等。因为老丈人、丈母娘都没来,蒙哥的双亲也去世了,所以省略掉了不少程序,只剩下了婚礼和回门2项,甚至最后还变成了穿着蒙古服饰的汉族婚礼形式。
晚上亥时,喝得醉醺醺的刘华在众人的搀扶下,步入了洞房。
“洞房”据传说,是在秦朝时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并派大臣到民间强选天下美女。当时,有一位十分俊美而聪明的三姑娘,被强迫送进阿房宫。但勇敢倔强的三姑娘不甘心过那被奴役蹂躏的黑暗生活就逃出宫外,直奔华山。当时,秦始皇焚书坑儒,无辜地迫害读书人,读书人被迫逃命。有个叫沈博的书生当时也逃到了华山。一天,姑娘和沈博相遇,俩人都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他俩各自倾吐了自己的不幸遭遇,逐渐的生了爱慕之情,插枝为香,对天盟誓,结成为患难夫妻。在上无片瓦,身在密林的情况下,他们便以巨石下的一个洞穴为新居。夫妻俩情投意合,相亲相爱,生活在一起,虽然生活困苦,但感到甜蜜。后来此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后人对不畏强暴争取自由的三姑娘产生了崇敬和怀念,便在华山山路沿途修建了不少寺院,每个寺院主殿都供奉三圣母的神位,这个三圣母就是三姑娘。后来一些文人有杜撰了象宝莲灯,劈山救母等美丽多彩的神话和吟咏“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诗句,使“洞房”的传说更加优美动人。
刘华由二弟末哥陪着,建霖公主由也速儿陪着。洞房内布置得红红绿绿,喜气洋洋,梳妆台上花烛高照,新郎新娘并肩站在台前,台前放一长凳,称为“同心凳”,末哥和也速儿高唱一声:“一条长凳结同心,夫妻如意凳上坐。”两位新人就坐到长凳上。末哥和也速儿又唱道:“一对鸳鸯坐同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