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宗教现状(第1页)

书房内,卢布鲁克用半生不熟的蒙语在滔滔不绝地讲着,主座上刘华在认真地听。遇到卢布鲁克表达得不清楚的地方,刘华还会用英语询问一下。对于卢布鲁克长期在欧洲传教,英语是比较熟练的,虽然他也很奇怪蒙哥会英语,但是这几年遇到奇怪的事情太多,所以就见怪不怪了。

路易九世的来信,刘华已经在卢布鲁克的帮助下弄懂了。而卢布鲁克一路上的见闻,也让刘华大开眼界。让卢布鲁克告退后,刘华一个人坐在书房内沉思。通过以前自己在阿拉善的经历和现在阅读的一些蒙古以前的典籍,再加上今天卢布鲁克讲沿途见闻,刘华对现在自己领地的宗教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

蒙古政权的宗教政策利弊结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宗教自由政策。蒙古统治集团非常明白宗教能够对于人们的思想、心态、行为等各个方面,形成巨大的控制力。因此为了麻痹人民的反抗情绪,即大力推崇世俗宗教的发展,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喇嘛教、基督教等各教均兼容并蓄、加以保护,实行宗教信、传自由。二是纵容喇嘛。比如通过立帝师、重僧侣,使得藏传佛教盛行。(喇嘛教是我国西藏的佛教,传播于青藏高原、内蒙地区。喇嘛,藏语汉译,是对僧人的尊称,是“无上”之意;喇嘛教,则为对藏传佛教的尊称。)喇嘛分:佛爷喇嘛,亦称呼图克图、呼笔勒罕;札萨克喇嘛,一般冠有达喇痔称号;寺庙喇嘛;在家喇嘛,指在家修行、身着喇嘛服的善男信女四类。蒙古与佛教发生关系,始于元太宗窝阔台之子阔端——当时传入的是西藏佛教萨伽派,即红教。(忽必烈则以喇嘛教为国教,重用八思巴为国师,掌握宗教大权,并参与军政要务,喇嘛地位提高,于是就恃宠而胡作非为。)这样一来,宗教自由政策虽然促进了各种宗教文化的发展,但喇嘛的胡作非为也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威胁到当时社会秩序的安宁。

总体而言,蒙元时期的宗教之花是色彩纷呈的,主要有以下几枝花朵:

一是萨满之花。古蒙古人最早信仰萨满教,崇拜神灵。萨满教把世界分为三层,即天堂在上,是神的居所;地在中间,为人类的住处;地狱在下,是恶魔的居所。蒙古人认为掌握萨满教的巫师能占卜吉凶、预言祸福,因此,早期的巫师多参与部落重大疑难问题的解决,甚至诸如首领选举、战争、和平等要事均离不开他们。成吉思汗时代,即专门设置“别乞”(教长)一职来管理萨满事务。由此可见,其在这个草原民族精神世界与世俗世界里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