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印刷(第1页)

“大汗,这就是我们先祖发明的活字!”一进门磕完头,毕春并没起来,膝行到刘华面前递上活字模块。

让毕家四兄弟平身后,刘华看着手中的胶泥模块,半天没说话。

毕升是徽州(今安徽歙县,一说湖北英山县人)人,北宋初期在书肆当雕刻工匠。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升就去世。

作为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雕板印刷术有了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毕春,现在本汗领地内印刷水平如何?”刘华问道。

“回禀大汗,现在汗国内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俗称雕版印刷。只有临安等大一点的城市,才有印书作坊使用活字印刷,据说还是当初我先祖的字模被记载到沈括先生的《梦溪笔谈》后,最近十来年来才被推广的。”毕春小心翼翼地回答。

“那临安城的活字也和你拿来的这个一样吗?”刘华继续问。

“禀告大汗,一模一样。就是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掺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样印刷。当初我们几个兄弟造假币,专门去印钞作坊打听过的……”毕春不小心说起了自家的不光彩的往事,引得其他三兄弟连忙拉他的衣襟。

“那油墨怎样做的?”刘华问道。

刘华的父母退休前是一家国营印刷厂的工人,父亲刘学文是机械修理工,母亲张龙华是印刷女工。他从小经常随父母到厂里去,对印刷机、铅字很熟悉,所以考大学时,受父亲影响学了机械。想起小时候自己在旁边看父亲修理印刷机,自己偶尔一捣乱,小手、衣服沾上油墨后,回去很不容易洗掉,所以对油墨的成分挺感兴趣。

“印刷油墨是由颜料、连结料、填料等成分均匀混合而组成的浆状胶体。作为一种粘性流体的油墨,由于其品种的不同性能也有所差异,即有稠有稀之分,粘性强弱差异,快干与慢干之别等等情况。颜料是不溶于水彩色、黑色或白色的高分散度的粉末,对印刷油墨中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