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喜忧(第1页)

月子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愁钉人来关月事,

得休休去且休休。

--《竹枝歌》杨万里

“二娃他娘,快来,天大的喜事……”在成都盐市口卖茶水的王婆,杵着一双小脚站在茶铺门口,挥手招呼街对面的一个女子。

“王妈妈,喜从何来?”女子过来,问道。

女子二十五六的年纪,清秀的五官,削瘦的身材,脸色因营养不良显得十分苍白。手里拿还拿着一匹粗布,明显是准备拿到集市上去卖。

“喝口茶,老身给你讲。”王婆递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清茶,“刚才听喝茶的客人讲,府衙前天发出告示说大汗大赦天下,今天一早府牢门外人山人海,那些人犯的亲属都在等放人呢……”

“啪”茶碗坠地,女子飞奔而去,连粗布都忘了拿。实在难以想象她那双小脚跑得这么快,一会就不见人影了。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始于五代,源自南唐李后主的嫔妃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兴起于北宋,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详见作品相关)

“相公!”女子在众多放出来的人犯中,认出了已经脱形的丈夫。

“娘子……”夫妻二人抱头痛哭。

同样,周围到处都是哭声一片。只有一些没有亲属的囚犯,孤零零的从人群中郁郁而出。

与此同时,山东淄博城外三十里铺。

“孩子他娘,我回来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兵,推开一所土屋的篱笆门,高声喊道。屋内顿时传来瓦盘摔烂的声音。

“大郎,真的是你……我不是在做梦吧?”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妪闻声出来,

“是我,是我…儿子他好吧?他到哪里去了?”武大抛下行囊,扶着老伴羸弱的双肩。

“还好,现在农闲,郓哥去坝上帮工去了。托人捎话回来,说郭大人答应他们春节停工两天,让他们回来过年。”武氏回答。

“你这个老糊涂,把郓哥累坏了,将来怎么传宗接代?”武大非常生气。

“老伴,别发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