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天可汗乎(1)(第1页)

武则天将大唐的行政中心搬到东都洛阳以后,各色府衙的设置,基本上还是照搬长安的布局,尽管武则天吩咐工部要多做改变,但是长安的布局是最完美的,工部无法做出太多的改动,唯独一座上阳宫是修建的别有风味的。从上阳宫出来,越过飞虹桥,就到了皇城所在。鸿胪寺在皇城的正中央,上官婉儿很快就带着殷雨辰来到了目的地。

洛阳皇城有三省六部,九卿五监,左右十六卫,鸿胪寺是最好辨认的。鸿胪寺是天朝的门面,主管各国来贡使者的接待,外观金碧辉煌,庄严大方,绚丽堪比上阳宫,只是规模远远不及。鸿胪客馆装修豪华,精致典雅,令人流连忘返。一直以来,鸿胪寺都代表着天朝的气象,太宗年间,四海臣服,万国朝贡,太宗被称作天可汗,四方使者来朝,天朝自然少不了装点颜面,鸿胪寺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

因为有上官婉儿的指引,鸿胪寺当然不敢怠慢,殷雨辰便顺风顺水在鸿胪寺安顿下来了,成了名符其实的鸿胪寺行走,行走的意思,就是到处走走看看,不需要干活。鸿胪寺有卿、少卿、典客等官职,殷雨辰没有明确的职位,但是俸禄却是按照正六品来领取的,因此谁也不敢轻视他,也不敢真正安排他做事。殷雨辰每天不过就是到处走走,然后就专心的研究书籍。

唐代,随着中央政权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内地与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及周边各国,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归诚者、朝贡者、经商者、留学者、传教者,络绎不绝地向内地涌动。中原大地和沿海地区的大部分城镇和一些乡村,几乎都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轨迹。在汉文文献中,通常把这些人称为“蕃客”或“蕃胡”。蕃客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

因此,如何做好蕃客的工作,便成为唐朝政府议事日程上的重要内容,鸿胪寺就是唐朝设置的管理蕃客的专门机构。在这样的一个机构里面,各种类型的典籍自然是少不了的,各色各样的人才也是少不了的,光是语言翻译,就有数十人,甚至还有契丹人、突厥人和吐蕃人。鸿胪寺收藏典籍的地方,叫做藏经阁,殷雨辰每天都带着古文翻译,隐藏在藏经阁里面,专心研读各国典籍,与鸿胪寺的实质事务却是大不相干,鸿胪寺的纪律似乎也约束不到他。

日子轻松是轻松了,只不过,实在有点儿闷,每天对着一大堆的书籍,殷雨辰就算真的是神仙转世,大概也要闷坏。典客署掌管着最豪华的鸿胪客栈,服务员中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