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验骨先验伤 女尸变男尸(第1页)

(有事早更)

检骨须是晴朗的日子。

先以水净洗尸骨,用麻绳穿定身体各部骸骨的次第,用席盛好,可开掘地窖一个,长五尺,宽三尺,深二尺,多用柴炭烧煅,以地红为标准,除去火,再用好酒二升,酸醋五升,泼到地窖里面,乘热气抬骨放入坑内,以草垫盖好,蒸骨一两个时辰,等地冷了取去草垫,抬出骨殖向平坦明亮的地方,用红油伞罩尸骨进行检验。

如果骨上有被打的地方,就会有红色纹路微印,骨折的地方,它的接续处两头各有血晕色,再以有痕的骨照着日光看,如果红活,便是生前被打分明。骨上如无血印踪迹,有损折,乃是死后痕。切不可用酒醋煮骨,恐有不便处。这种检骨的方法必须天气晴明才行,如果阴雨天那就难于检出了。

如阴雨天不得已,就用煮法。用瓮一口,如同用锅煮东西一样,用炭火来煮醋,多放入盐、白梅同骨一道煮。必须亲临现场监视,等煮到千百滚后取出,用水洗了,对着日头照,有伤痕即可见到。血都浸集在骨损的地方,赤色或青黑色。还要仔细验看,有没有破裂。

这些都是在没有现代化设备和药剂的情况下检验尸骨最基本的方法,虽然在准确和全面上要差一些,但却更加方便。

事实上在宋代,仵作们还是比较了解这些方法的,只是他们全凭经验行事,并没有具体的理论支持,因此完全不像展昭可以将其更细致准确的定性和定位。

展昭知道,在他来看这具尸骨之前,仵作已经检验过多次了,并且在尸骨上发现了刀痕,而且是死者死前的刀痕,但是因为仵作的知识有限,技术也比较落后,所以无法断定那些伤痕是否为致命伤,以致于到如今还是悬而未决。

通常情况下,如果尸骨完整,而且刀痕清晰的话,一名优秀的仵作完全可以判断出伤痕是否的致命的。但现在情况略有些复杂,因为尸骨不仅被烧得焦黑,伤痕非常难辨,而且多处尸骨已经损失,有些地方也无法断定是否有过刀伤。

譬如胸前心脏处的肋骨,在开封府的差役到现场的时候已经不见了,所以很难断定死者在生前是否曾经被利刃或者钝器刺伤或者击打过心脏部位。

仵作办不到,并不代表展昭办不到,尽管现在还没有任何的现代法医验尸工具,但他却有着另一个法宝,那就是他的敏锐的观察里以及熟练和法医应用技巧以及解剖尸体的经验。

在宋朝,你要解剖一具尸体,那可是相当麻烦的,因此大多数仵作甚至一辈子都未有动刀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