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酒桌文化(第1页)

“大牛哥,同事们的好意我心领了,大家伙请我吃饭是看得起我蒋浩阳。但是让大家如此破费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你们看要不这样,今天聚餐实行AA制,你们每人出五十块钱,剩下的我包圆了。”生怕大家不答应我只得又补上一句“如果大家还拿我当兄弟的话,今天就是我说了算。”

大家伙一听我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了,纷纷看向了王大牛,让他拿主意。毕竟他是这次聚餐的中间人,和我关系又不浅。

“既然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大家再磨磨唧唧像个娘们一样,那就是不给蒋队长面子了。来大家把酒都倒满,一起来敬蒋队长一个。”在王大牛的吆喝声下,这次聚餐终于拉开了帷幕。

酒桌永远是男人们吹牛,说段子的最佳场所。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同事们之间也不再像刚一开始那么拘束了。

“蒋队长,这光喝酒也没有多大意思,不如咱们来个游戏怎么样?”同事老李显然已经进入状态,开始调节全场气氛了。

不弄懂规矩只能被灌酒,于是我赶紧问道:“什么规矩,说来听听。”

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一出现,也就造就了酒文化的发展。无论是什么样的出身,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在酒桌上人们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文化色彩。酒文化里,为了让酒桌场面更热烈些,宾客喝酒喝的更尽兴些,都离不开酒桌游戏。

“今天因为有蒋队长这个文化人在,咱们就文明一点,来个文斗。规则就是每人说一个笑话,如果说的笑话有一个人没有笑,那就罚一杯啤酒,两个人没笑就罚两杯,以此类推,你们看怎么样?”老李不愧是酒精杀场,禁得住酒精考验的好同志。一下就想出了个雅俗共赏的好游戏。

“好,就这么办吧。”大家一致通过了老李的提议。

“既然是你提出的,那就先从你开始吧!”王大牛眼见老李挖坑等着众人跳,连忙出声把老李先填进去了。

老李倒也不怯场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先说就我先说。这个段子是我在网上看到的,话说一记者采访农民工假如中国爆发战争,你愿意上前线吗?农民工回答道“上前线有户籍限制吗?农村户口可以吗?是不是北京、上海户口的人优先上战场?要暂住证吗?要计划生育证明吗?要上岗证、健康证吗?需要有一年以上完税证明么?我什么都没有,既不是党员,又不是干部,就是一农民,有资格上吗?还有,牺牲了大家赔钱都一个价吗?真打的时候,分单双号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