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武松打虎》(第1页)

兴化地处江淮之间,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楚怀王将传国之宝“和氏璧”赐给昭阳,又将“古勃海之地”(即兴化一带)封为昭阳食邑。此后不久,昭阳在封地病死,葬于城西阳山,故兴化又名“昭阳”。在宋朝,兴化原为犯人发配之地,后来范仲淹在此任职,取名兴化,意为“昌兴教化”。兴化境内河湖港汊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因四面环水,交通不便,地处偏僻,向有“自古昭阳好避兵”的说法。

朱元璋正在给张无忌介绍兴化的人情风物。

而胡惟庸一面听朱元璋介绍着兴化的风土人情,一面思考着自己在明军之中的位置问题。

李善长虽然屡次顶撞张无忌,并不是说明他是魏征那样的耿介之人,而是因为他知道张无忌并不在乎这些言语上的冲突。因为眼下张无忌要做大事,还要用李善长这样的人才来统筹后方。等到张无忌夺得天下,以李善长的年龄,多半已经老朽不堪了,到时候就该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了,张无忌就顾不上他李善长了。

而胡惟庸不一样,胡惟庸还很年轻,李善长对于胡惟庸来说,是亦师亦友的人物,李善长不用谋划天下大定之后的事情,胡惟庸却一定需要。因为到那时候,胡惟庸可以说正是要大有作为的年龄。现在胡惟庸只能紧随李善长,但是一定不能给张无忌留下“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跟屁虫”的印象。

对于跟在张无忌身后的朱元璋,胡惟庸是不大看得起的,虽然朱元璋已经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是却表现得过于活跃了,什么脏活都干,将来能有好下场吗?

兴化虽然距离定远只有六百里远,但是中间有数条河流阻隔,反倒不如乘船走水路方便。

来到兴化,朱元璋打听到了施耐庵的住处。

张无忌见到施耐庵时,施耐庵正在家中与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讨论一些乡间琐事。

“贯中,我昨天看到武阿二在后阳岗把朱九真的恶狗打死了,真是大快人心啊!而且看了他打狗的过程,《武松打虎》的‘打法’我也有底了。”

“老师,那可太好了。武阿二、武松,这可真是天意啊!”

胡惟庸敲了两下门,见门只是虚掩着并没有锁,张无忌直接走了进去。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书生问道:“公子有什么事情吗?”

胡惟庸说道:“我家公子路过此处,听到二位先生说得有趣,所以忍不住进来听一听。不知道先生贵姓?”

中年书生说道:“先生言重了,学生免贵姓施,名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