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百万大军围高邮(第1页)

张士诚攻入高邮之后,元军和明军都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原因就是高邮这个地方实在是兵家必争之地,各方关注的焦点。高邮以北是高邮湖,以南是邵伯湖,京杭大运河纵贯高邮。可以说,高邮是控扼南北水陆交通的要冲,中原与江淮东部的连接点。

历史上,凡是南北对峙,高邮一定会有大战。

三国时期,魏、吴之间的拉锯战,第一时间将高邮打成无人区,双方只好将战斗前线转移到巢湖。

南北朝时期,在淝水之战之前,在高邮就发生过一次前秦和东晋之间的大战——三阿之战,这是谢玄的北府兵成军第一战,结果四战四胜,全歼敌军。

唐朝初年,徐敬业和骆宾王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屯兵10余万人驻下阿溪(今高邮湖区西部,菱塘、送桥北部一带),阻溪拒守。武则天闻讯后,派大将李孝逸率兵30万人进行征讨,在下阿溪展开激烈的水战,徐敬业先胜后败,逃到海陵,被部将所杀。

唐末藩镇割据时期,毕师铎、杨行密、秦彦、孙儒等藩镇军阀围绕着“高邮——扬州”展开混战,各方争夺多年。

……

时间推回到至正十四年(1354年)新年之前。

张无忌在得知张士诚占据高邮之后,就立即停止了明军在江南的“圈地运动”。

这时的明军已经占据了长江以南、太湖以北的广大区域。

张无忌命令在长江以南的明军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备部队之外,全部开往扬州,应对张士诚从高邮南下的威胁。

老成稳重的老将耿君用以及他的儿子耿炳文、侄子耿再成被张无忌留在江南主持防务,李善长则留守金陵,而张无忌本人则亲自坐镇扬州。

这不是张无忌对常遇春没有信心,而是一种表态——自己相当重视扬州的军事行动。

张无忌来到扬州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先给张士诚写一封信,避免双方发生误会。由于张无忌的字太丑,于是就让刘基给自己代笔。

刘基问道:“主席给张士诚的信抬头怎么写?”

张无忌说道:“就写‘明党主席张致书海沙派帮主张’。”

被刘基推崇备至的戴良现在也在张无忌这里效力,他不是很认同张无忌这种江湖作风,说道:“如果主席还是视张士诚为海沙派帮主,恐怕这封信只会适得其反。”

张无忌问道:“戴先生此话怎讲?”

戴良说道:“张士诚建国号‘大周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