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董卓很忙(第1页)

高邮湖大战之后的中原大地上,可以说是风起云涌。

刘福通在开封决定兵分三路,发动北伐,兵锋直指大都。

刘福通在宋军的军旗上写着“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这三路北伐军是:

东路军以毛贵为统帅,由海州出海,乘海船登陆山东半岛,先后攻克胶州、莱州、益都路、般阳路,北上沧州、柳林,直逼大都。

中路军以关先生、破头潘为统帅,从山东曹州出发,西进山西,先后攻克雁门关、大同、上都(和林),从北面威胁大都。

西路军以李武、崔德为统帅,在潼关与元军反复拉锯,后来刘福通又派出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将领西进增援,破武关,先后攻克商州、蓝田,前锋直指霸上,西安在望。

徐寿辉也没闲着,自从猛将倪文俊攻克沔阳,将他从黄梅的萝卜园迎接到汉阳之后,他改元“太平”。猛将倪文俊先南下攻克了常德、醴陵、衡州,又北上攻克了陕州,乐得徐寿辉给自己立了一块“无敌碑”。徐寿辉又派兵进入江西,准备破昱岭关进入浙江、破仙霞关进入福建。

在另外两大对手纷纷开疆拓土的时候,张无忌只是将淮南、浙江纳入自己的名下,就停止了进攻的脚步,张无忌的“首都”金陵与敌对势力的地盘只是隔着一个邓友德坐镇的太平府。

张无忌正在做的事情是“种田”。

不“种田”不行,蒙古人虽然爱钱,但是根本不会弄钱,于是将始于五代时期的包税制发扬光大了,大量的色目商人进入中原,承包了税收业务。

所谓的“包税制”,就是包税人向政府预付一年税款,获得某种税收的征税权,这本来是为了节约小税征税成本的简易征税法,但是被蒙古人扩展到了所有的税种。

包税人向大都缴纳一点点的钱,取得包税权之后,就在自己的“领地”内横征暴敛。蒙古人反而背上了“残暴”的黑锅。

所以,也就出现了历史上每到王朝末年都必然出现的景象——政府税收不给力,人民负担压断肩。

“包税制”对农业、工业的生产危害极大,因为承包人只包了一年,当然要竭泽而渔,根本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意愿。

张无忌的“种田”方式不同于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而是采取了比较激进的办法:

一、强制收容流民。由于黄河泛滥,淮北流离失所的民众很多,这些人既是宝贵的社会劳动力,也是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