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在老家,收入过低,看不到美好未来的希望。
离婚,多是由此诞生,造成大量大龄单身汉。
而没结婚的男青年,在老家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只有硬着头皮做出一副在外面有赚钱门路,相亲成功就走的假象;相亲过程通常会长达几个月以上,巨大的开支导致存款迅速缩水,但没有相亲成功,就必须死抗,直接拖瘦;接着结婚后拼命挣钱,因为留守问题的矛盾日渐尖锐。
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止。
其实,也就是一个工作问题。
其实,很多的技术工有了一种技术基础之后,对相关种类的技术活一点就通,农民干了很多年,有自己的关系网,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如果让他们得到培训,就可以解决回乡工作难的问题,有了工作,就会脱贫致富,有了钱,自然而然单身汉就会少,华夏不够,可以进口。”
这小子,居然能分析得如此透彻,还能表达得这么简单明了,黄忠明对段啸林又高看了一眼。
“其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过技能培训的工作,但是农民工的素质参差不齐,过年回来时间紧张,归期不一,谁有空去学校,学费也是个问题……没能办成。”这个问题黄忠明研究多年,始终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案,成为他抱憾的心病,整个华夏急需解决的难道。
“这个问题,我想试试。”看到黄忠明一步一步的爬进他挖的坑,段啸林自鸣得意,悠然的喝了一口茶。
黄忠明的双眼迸射出一抹惊光,如果是其他年青人这么说,第一反应必定是这屁娃娃没被风吹过,不怕折了舌头;但段啸林就不一样了,这小子的脑子鬼得很,做事很有谱,加上前面的分析,他隐隐觉得,说不定真有戏:“说来听听。”
段啸林说:“黄镇长,其实这些难题,都是可以解决的;第一,教学地点定在小足县技术学校,太远跑过去实在不方便,咱们可以把学校就近设立;第二,时间紧张的问题,这是个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我们没必须去纠结,招生的时候选择有时间的学生。”
“就近设立,在哪里合适?还有,成年之后,年青人都忙着饱食,哪有人一次闲一月半月的。”
段啸林说:“黄镇长,你忘了,猴颈村小学就不错,现成的学生。”
黄忠明如看恐龙一般盯着段啸林,心情激动得难以言表,站起来紧紧握住段啸林的手,他万万没想到,困惑自己多年的,也是国家性的难题,居然就被这小子解决了,这可是个人才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