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埋葬山西商人的公义地(第1页)

灰色的雾霭弥漫着,天刚朦朦亮,归化城内的大街上还冷冷清清的。偶然可以看到一两个挑水的汉子,晃晃悠悠地从街面上走过。他们的木制水桶的钓钩上有铁环在哗啦哗啦地响,声音显得很响亮、很悦耳。从大东街的巷子中驶出一辆马拉轿车,车倌吆喝着赶着车从挑水的男人身边超过去了。这是一辆精致的轿车,挂着蓝布的帘子。归化城北门,两扇巨大的城门吱吱嘎嘎地叫着被守门人推开了。城门刚刚打开,那辆神秘的轿车就到了。出城后轿车径直往西而去,沿着河沿拐上了牛桥。马蹄哒哒,在清晨的郊外大道上显得特别响亮和迅疾。不到半个时辰轿车就来到了西郊龙王庙旁边的董家花园。

轿车停下来。车夫撩起轿帘小心翼翼地扶着一位长者下了轿车。长者身着普通灰布大褂,头戴一顶瓜壳小帽,下巴蓄着稀疏的黑胡子,移步走向董园公义地。

坐落在归化城西郊西龙王庙旁边的董家花园内有一个厝放尸骨的园地,这片园地原本是董家花园的一个组成部分,坐落在花园的东南角。后来成了暂厝山西商人的一个地方。四亩宽的地场原本是一片荒地,董家将这片地买下之后打了围墙,植草种树加养花,于是成为一个景致,很是幽静。最初董家花园的主人答应在他们的果园里厝埋死人,只是为了结交官吏和富商。那些死者生前都是官吏和富商的亲朋好友,而且都是晋籍人士。暂厝的意义在于,等到这些尸体变成“干丧”以后,好往原籍搬运。于是这里就成为归化地方一块新近出现的公义地。

说到公义地,在归化城的西郊和南郊大约有十几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山西籍的人士,诸如那些走西口的商人、打工的农民、做工的匠人、唱戏的和游走艺人等。他们中间因为疾病或自然灾害不幸死在了归化,公义地就是埋葬他们的地方。它是地方官府和商社组织举办的一种善举行为。一般来说公义地都有人管理,死人的坟头按行排列,坟头上编有号码,还有详细的登记簿,记载着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死亡时间、原因、地点等信息。

在那个缺少社会保障的时代,人的生命显得非常脆弱,天灾**、疾病、灾害时刻都可能夺去人的生命。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为那些死魂灵安置而开辟园地,于是就有了大量公义地的出现。在归化城除了这些公义地之外,还有另外两处体现人性关怀的善举,就是“梦楼当”和“大炕”。关于“梦楼当”和“大炕”很有些说道。“梦楼当”不是买卖字号,更不是当铺,它是坐落在归化城东郊孤魂庙西北的一片荒地,荒地的旁边矗立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