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衍听完苏威的话,深感满意,便想进一步询问武帝临终前要兴兵北伐的真实动因。武帝的遗孀阿史那朵曾说过武帝平生只犯过两个大的错误,这给宇文衍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哪两个错误虽不曾说明,但宇文衍猜测应该指的是北伐突厥和传位太子。传位太子的来龙去脉已大致了解,但北伐突厥的内因却始终晦涩不明,就连司马泳也看不透其中的原委,别的人更对此讳莫如深了。探究武帝不事南征却欲北伐的真实动因,对宇文衍不仅出于好奇,也是战略谋划中需要补充和参详的重要资料。话已到嘴边,宇文衍忽又改变了主意。鉴于李渊、杨广在场,不便于当着他们面评论先帝,尤其是不能不顾忌杨广会跟他父亲说些什么,只得作罢。
为了进一步验证苏威的才识,宇文衍又问了几个关于府兵、屯田和鲜、汉一体推进汉化的问题。虽然他自己对这些问题只是一知半解且并无太大兴趣,但可以让司马泳听取之后帮他做出分析判断。何况这还能显示小皇帝深不可测的真龙之姿,有助于折服苏威,令其倾心投效。
面对这一系列话题,苏威都侃侃而谈,条理分明,颇有见地。从他透射着兴奋之光的眼神中,也不难看出他对小皇帝令人匪夷所思的超凡谈吐和心智的由衷叹服。
日暮时分,话题告一段落,本来该是宇文衍向苏威发出邀请,请其出山辅佐的时候了。在场众人也都在等待着小皇帝起身施礼正式求贤的那一刻的到来。终于,小皇帝从坐席上站起了身来,在座其他人也都立即跟着起身,都猜测今日此行最关键的一刻到来了。
却见宇文衍起身后并未施礼,而是微笑着对苏威说:“与先生坐而论道,大畅心怀,使朕受教良多,获益匪浅,多谢先生的指点教诲。今日来得匆忙,只略备薄礼,聊表谢意,请先生笑纳。”说着,他就示意小末呈上金银锦缎等礼物。
苏威不禁愣了一下,正要谦辞,宇文衍又接着说:“今日天色已晚,朕明日还要赶路,就不再叨扰先生了,待朕东巡归来再来讨教,定与先生促膝而谈直至天明。”
宇文衍竟然不提请苏威出山辅佐之事,就此打住要告辞离去了。这一举动出乎在场所有人的预料。尤其是司马泳,他在一旁看着小皇帝,几乎忍不住要出言提醒,却又怕不但有违圣意还反倒有损苏威的面子,只好默然旁观。苏威似乎并没什么异样,平静地拜谢小皇帝的赏赐,不动声色地将小皇帝一行人送出了翠竹小院。
此刻已日落西山,高峻的群峰逆光而立,变成了难辨层次的深褐色,山后的夕照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