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战史范例(第1页)

仅仅过了三天四夜,前往长安和武当的求救信使都还杳无音讯,宇文纯所率领的叛军就如疾风骤雨般袭来,将江陵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座在夹缝中得以意外苟安了二十多年的名城,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终于如梦初醒,再一次成为杀气冲天的战场。叛军显然清醒地意识到时间就是生命,身后追杀而来的平叛大军正在一步步逼近,他们要想不落入腹背受敌的窘境,就必须分秒必争地尽快夺取江陵,所以他们一到城下未及扎营就立即开始组织攻城,凶悍至极。

整整二十五年了,一代人的光阴之后,江陵居民几乎已经忘记了身逢乱世在夹缝中苟活的现实。在这二十五年间,东魏变成了北齐,西魏变成了北周,南梁变成了南陈。这三个把江陵夹在正中的国家征伐不断、战事频仍,几乎没一刻消停。三国各自国内也颇不平稳,抢班夺权、政变叛乱此起彼伏。相较之下,残存在江陵弹丸之地的萧梁却迎来了类似《桃花源记》般的太平时光,就仿佛走马灯中间的轴心,四周虽好戏连台、风起云涌,轴心风平浪静、稳若泰山。除了在南陈立国之初曾乘虚劫掠过长沙、武陵、南平一带之外,其后再未涉足过战争。朝内局势也稳定到平淡无奇,萧詧于公元555年被西魏扶立为梁帝,在位八年,公元562年,其嗣子萧岿由北周扶持继位,至此已执政十七年了。萧詧虽然至死不灭复国的梦想,却有心无力碌碌无为。到了萧岿则已经基本上无心进去只求自保了,更不再养兵,竟如同牧守一方广施仁政的父母官而已。

曾亲历过二十五年前西魏大军攻克江陵城之战的人已十去八九,幸存的也都七老八十,除了能在他们的故事中展示当年之勇或者提供战乱经验之外,已完全无助于城防。后生小辈们除了能不断听到周、齐、陈三国演义的故事,还不至于达到“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地步,此外也真没几个人见识过战争为何物。一开始追随仁君坚守江陵的热血很快就被城头的腥风血雨给浇灭了,更何况武库空虚,被组织起来的青壮百姓,大半分配不到一件兵器,更遑论甲胄了。

而北周驻守江陵的军队不及两千之数,也是久疏战阵的老弱残兵。在西魏克江陵,杀萧绎扶立萧詧之初,宇文泰令萧詧居东城,专设江陵防主,统两万精兵屯于西城。名为协防,实是对荆襄既得之地的拱卫和对萧詧复国之心的提防。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执政期间,灭齐变成了基本国策,精锐之师怎能在江陵闲置?驻防江陵军队就被换之以老兵弱旅,数量也逐渐减少。待灭齐胜利后又在淮南消灭了南陈的水军主力,武帝宇文邕已无后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