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蒙恩宣读的第四道诏令是任命毕王宇文贤为太师,此诏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大乘殿里的群臣们就纷纷交头接耳起来了。
宇文贤是北周第二任皇帝世宗明帝的长子,素为九个新生代亲王的马首,任职冬官府大司空。五王封国时调整过一次四大辅官,当时他入选四辅官的呼声颇高,但最终还是没有他的份。因此,谁都知道年轻气盛的毕王和天元皇帝之间就有了芥蒂。前不久御前会议讨论是否发动淮南之役时,他与天元皇帝又产生了龃龉。因此这一任命颇出群臣意料之外,连宇文贤自己也是一惊,愣了片刻才出班谢恩。
须知北周效仿远古周制,设四辅三公,虽四辅为实职,三公为虚衔,但毕竟疑、弼、辅、承、师、傅、保并称为朝纲七宿,太师、太傅、太保也是第一层面举足轻重的身份啊。《礼记?文王世子》云:“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唯其人,语使能也。”《大戴礼记?保傅》云:“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仪;师,导其教顺。此三公之职也。”太师一职的显赫不言而喻。
这其中还有一个让群臣议论纷纷的原因,就是赵王宇文招封国之前就是太师,自他去职就国之后,此衔一直虚位。早不封晚不封,偏偏待赵王来参加朝会时封毕王为太师,其用心不能不让人揣测。太师现在算是有人上位了,而陈王宇文纯就国前曾任的太傅,和越王宇文盛就国前曾任的太保,至今仍旧虚位以待。
赵王宇文招此时的脸色平静,似乎对此完全无动于衷。
紧接着,又颁布了最后一道诏令,这是一道涉及四个人的任免诏令。便好似压轴戏总是要放在最后用来掀起高潮来的一般,此诏几乎让大乘殿里炸开了锅。
此诏撤去了杨坚天官府大冢宰一职,理由当然是说杨坚身兼大前疑、大冢宰、大司马等多项要职,日理万机不堪重负,天恤下情,减轻他的负担。同时还撤去了李穆四大辅官之三的大左辅之职,却未说原因。
同时,将天官府大冢宰一职交给了酆王宇文贞,大左辅则封与了郇国公韩建业。宇文贞也是明帝的儿子,毕王宇文贤的弟弟,同样是九个新生代亲王的领袖人物。此前他一直也就是个闲王,有爵无职,今日一下子就将其放到了天官府首席长官的位置,确实有些令人惊愕。连宇文贞本人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愕然坐在席位上发呆,直到身边的汉王宇文赞捅了捅他,他才醒过神来,上前谢恩。
但最让人惊愕而且还费解的还是韩建业的横空出世了。此人原是北齐将领,在北周灭齐战争中驻守军事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