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思想搞得我如坠五里雾中,理不出个头绪,只好告诉自己:可能历史进程还在原有的惯性作用下按老轨道行进,我虽然来了,但我的作用还微乎其微,不足以影响历史进程。暂且不要胡思乱想了,继续关注朝会。
三个辅官谢恩过后,便即调换了座次,尉迟迥保持着微笑从容地有首席退居空着的次席,并请杨坚到首席就坐。杨坚谦谨有礼地稽首,似乎勉为其难地坐到了首席。我无缘参与朝政,真不知道杨坚是如何深得宇文赟信任的,竟能直接由辅官末席直升首席。
北周的中央机构是六管制,即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府,原天官府长官大冢宰,权力大时总揽六官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当于过去的丞相未来的总理。武帝宇文邕年幼时,晋王宇文护就是这样大权集于一身的大冢宰。武帝隐忍多年诛杀宇文护后夺权亲政,任命齐王宇文宪为大冢宰,却没有再授予天官统管六府的权力。宇文赟即位后诛杀齐王,任命自己的堂兄明帝之子酆王宇文贞为大冢宰,也没有赋予总管之权。宇文邕雄才大略,亲理军政大事,自然不需要一个丞相一样的人物来分权,而宇文赟贪图享乐又才智平庸,他既害怕权臣架空自己,又需要有人为他分担繁重的朝务,便想除了四辅官的办法。在我看来四辅官的设置非常类似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一个丞相分给几个人担当,可以相互制约,皇帝才能又偷懒又睡得安稳了。
杨坚身兼大司马,执掌夏官府,恰恰这个夏官府又极其特殊。其特殊就在于北周六官府并不完全等同于后来的六部,地官府相当于户部,春官府相当于礼部,秋官府相当于刑部,冬官府相当于工部,而天官府却像内务府,那么兵部和吏部两大职权就集中于夏官府。天下兵权和官员任免都归大司马统管,现在这个大司马又坐上了首辅的位子,则隐然便是大半个丞相了,虽无总揽六官府的特权,其实已经即军政大权于一身,思之令人心惊。所以我看到酆王宇文贞的脸色比毕王宇文贤的还要难看,不少大臣也在窃窃私语。
赵蒙恩宣布朝会进入第二个议程,宇文赟先做了一些说明,说白了就是先定个调子再讨论。他的大意是刺客明白无误地招供了是齐王余党,但并未供出那些人是谋刺案的同党,刺客均死,线索已断。经明查暗访,东郡太守余志杰与齐王私交甚厚,与刺客暗中勾连,在黄河设伏,企图行刺二帝,还肩头中箭上演苦肉计。因此黄河龙船谋刺案首犯乃是余志杰,罪不容诛。而余志杰自知必死,打死也不招供,齐王旧部中也无人主动投案或举报,故而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