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一)(第1页)

杨陆顺有压力,这压力有来自外界的,也来自他本身。领导过分的信任给他的压力不小,只有在工作中搞出成绩,才不辜负领导的希望,这也是中国人历来的传统思维;外界各种传言给他的压力不小,不外乎是人们对他能力水平的怀疑,当然也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嫉妒他眼红他。只有在本职工作上做出番成绩,那些传言就不攻自破,而且卫书记谢乡长对他工作的支持,无疑给他增添了巨大的信心。

最能体现一个干部工作能力和成绩的,就是所包村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杨陆顺把重点放在新平村上。至于他负责的宣传工作就抽象得多,但也绝对不能忽视,一线工作直接反映了一个乡的综合情况。

新平村紧邻乡政府,经常是接受县里检查调研的首选村组,村委会的干部们也习惯做表面工作。这不上次乡上办砖厂,刘支书等人满以为会建在新平村,没想卫书记却建在了民兴村,对外说是民兴村的粘土质量好地层厚,其实是因为民兴村是卫书记包的,好事自然就不会便宜了别的人。吃一亏长一智,求人不如*自己,刘支书等一合计,那就自己本村再另搞,刚巧村里有个部队复员的青年何群,在成都军区当兵,算是村里有见识的,就献策说,如今城里人生活条件好了,在吃的方面有了讲究,不如开个大型的养鸡场,既可以产蛋又可以出肉鸡。本来农村养鸡鸭很平常,一打听政策允许投资也并不大,村委会一班人就准备着手搞,当初马党委也很赞同,不过耍了个心眼,就是没事先大张旗鼓造舆论,想等筹备工作准备得差不多了,再一鸣惊人,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不过计划却并没搁置,刘支书满以为他们这自强之举会理所当然地得到杨党委乃至乡里的绝对支持。所以等杨陆顺被任命党委委员驻新平村后,才在杨党委第一次参加的村委会上提出。

杨陆顺这次参加村委会也是有备而来,他已经跑遍全村,把一些基本情况摸熟后,也有了点具体想法,咋一听村里准备办养鸡场,心里还是蛮高兴,这说明农民已经开始开拓思路放眼市场了,并不局限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旧思维。可听完村里整个计划,他觉得不很稳妥,说:“刘支书,你们的想法很好,可鸡场的卫生防疫工作有没有技术力量支持?”

刘支书说:“我们已经联系了兽医站的技术员,他负责。再说农村人都养过鸡,知道怎么防病。”

杨陆顺急了:“刘支书,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那鸡发瘟可不小事情,家里养个十来只鸡就很容易发病,何况上几百几千只鸡圈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