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五杨陆顺回了新平,沙沙就要拉着他去谢乡长家拜年,也不知道是受了沙沙的潜移默化,杨陆顺不再象以前那么反感,去了卫书记家拜年,去谢乡长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年前过小年那天易老师就塞给旺旺一个压岁钱红包。沙沙似乎很热衷搞这些,礼物也准备得精精致,那分量远比上卫书记家的足,杨陆顺就奇怪了:“沙沙,你平常不老是说卫书记对我们好么?怎么拜年的东西还要少呢?”
沙沙笑着说:“你这就不明白了吧,两家关系好心意到就行了,那谢乡长就不同了,再说易姨也讲究这些。你看反正这烟酒也是家强送你的,转趟手又不花咱自己的钱。你呀也别老爱面子什么的,多走动关系才密切嘛,还有几条菊花烟,你上周书记、纪检王书记家去串串门儿。这不大伙都这样么。”杨陆顺就嗤之以鼻:“我犯得着到处串门嘛我,怎么没见他们来串我家门儿啊?”沙沙戳了他脑门一下说:“你是小字辈儿当然得你先动了,人家又不求你什么。”
中国人讲究喜庆热闹,春节拜年本是晚辈孝敬长辈、亲戚朋友私人联系感情的事,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原来只带点副食土产之类渐渐也升格成烟酒营养品了,中国人还讲究礼尚往来,你来多少东西我就回多少,倒也没什么弊病,纯属私人来往。下级给领导送礼拜年都还被人讽刺成“溜须拍马”,为一般人小瞧,所以基本这些都是见不得光的事,送的人遭嘲笑,收的人也落不下个好名声,何况原来也没什么好礼物送,都穷嘛,有的领导干部本也很
讲原则,根本不吃这套,还有的领导干部爱惜羽毛,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便宜影响了前途。可改革开放后物质大大丰富了,以前紧俏的商品也放开了渠道,所以送礼之风又开始大行其道。
都说农民是蠢子,其实农民并不蠢,他们也有他们的思维逻辑,行起事来自然有他们的聪明狡黠。这不乡里领导干部都住一起了么,要象以往那样神神秘秘晚上去拜年既耽误时间又给人印象不好,还不如正大光明地送。也不知道是哪个村开的头,村支书带了村长几个村干部,把礼物先分好了用箩筐挑着,从第一家开始热热闹闹地拜年,进门说几句“新年发财、万事如意”等吉利话,然后村支书就用说明送上礼物的原由,无非就是“感谢乡领导对我村的关心,对我们村工作的大力支持”云云,堂而皇之地从箩筐里拿出份礼物奉上,大家再笑呵呵地闲聊几句就换另一家,时间也不超过十来分钟,礼品也就是一对酒一条烟,荔枝桂圆各一封,十几家领导走下来村里也不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