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村里的见闻却让杨陆顺高兴不起来。通过几天的下乡调查,没想到仅仅脱离农民才几个月,好多事情就起了变化,村里的提留统筹在早两年增加了许多,可并没因为目前村里不景气而降下来,反倒是各种收费的名目是越来越多,占了一亩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幸亏前两年苎麻提价家家还有点存款,可这又能支持多久呢?反观村委会的干部们,那就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肆意挥霍村里的提留款,吃饭到城里饭馆吃,原来是一支烟敬,给上一盒烟已经很不错了,可杨陆顺在下面村里转了一圈,居然就收到了十二条烟,每村一条全是红塔山。当然村支书很客气地说:“杨秘书头一回跟着易书记到村里,怎么着也得意思意思。”言下之意换了同别的领导来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杨陆顺还要推辞,易书记轻描淡写地说:“小杨,你是抽烟的,就拿着抽吧。”那意思不仅是理所当然而且还似乎跟着他就会有这样的好处。杨陆顺知道从前付出的投资开始有回报了,虽然还远没达到投资的数目,但,开始有了迟早是会收回投资,甚至还会有利润。
跑完了村搞到了一手资料就得开笔写了,可手头的东西怎么也用不上去,用上去了就不是报喜而是批露。以前杨陆顺下笔有神那都还有点参照材料,这次可就得完全睁着眼睛说瞎话了,不写对得起易书记这几天专门陪同、对得起那丰盛的酒菜、对得起那些十二条红塔山么?杨陆顺不禁问沙沙:“我这么做是不是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呀?”沙沙却说:“我不知道什么基本呀做人的,我只知道易书记会给你分房子,会让你在镇政府有地位,还会给你带来好处,其他的我管不着,也没心思管。”但对那些烟非常热心:“六子,这些是不是拿去换成钱呀?我们营业部附近有家烟酒副食小卖部,我跟那老板蛮熟的。”杨陆顺沉默了半晌才说:“你也别换钱了,都送人算了。既然走了第一步,那就接着走。”
杨陆顺苦熬了几宿才完成关于城关镇的报道,没了事实依据文章也显得有点枯燥空洞。明明农民愁眉苦脸硬要写成欢欣鼓舞,而且杨陆顺心里到底还是硬不起来,总被一些什么东西纠缠得思想不集中,根本就没有激情,反而越写心情越阴霾,甚至会因为违心而痛苦得直揪头发。
不过假话说多了,也就分辨不出到底是真是假,甚至根本就不觉得是假话了。杨陆顺这篇文章经过老秦的修改完善,也顺利地发表在了南风报上。这次发表在南风报上的文章第一次署上了杨陆顺的大名,虽然名字排在老秦后面,可大家都知道是杨陆顺的杰作,前面挂领导的名字的习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