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夕贵听到自己的大黄狗叫唤就匆匆忙忙跑到了大门口,开院门一看,来人是本屯的郑青云。
这郑青云年龄在五十开外,一副庄稼汉打扮。宽眉环眼,鼻直口阔,黑红的脸堂,络腮胡须,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英气。
郑家与赫家是世交。
要说赫家与郑家的交往还的得从赫老六的爷爷赫崇祥说起。在“庚子之乱”之前赫崇祥在京城与当朝的大学士瑞常交往甚密。一个是王爷一个是大学士,经常一起谈论国家事物,不但为国家的兴衰担忧也会为自家的前程谈论一番。
这瑞常博学多才,精通易理。在赫王爷的请求下,运用梅花易术为其占卜了一卦,卦为归魂。
瑞常细批卦象。告之赫崇祥,依山而居,面海而望。筑土而富,随水而祥。出关归乡,遇宁而安。京城已经不可久留了。
这赫崇祥还真听话,不出几日就告假出关,一路寻觅玄关,不日来到宁县,一听地名自然上心,就在这宁县周边四处周游观看了一番,正验瑞常所言,便在这里购置了大量的土地和房产。
那一年,周家窑遇到了百年不遇洪灾。居住这里的人们大都去逃荒,就连周家这样的大族也无力度日,只好廉价变卖土地房宅举家迁徙。
赫崇祥在这里拾得了个大便宜,不但把周家的土地全部购得,连周边的一些庄户土地也顺便给买了下来。这一下子赫家拥有了宁县周边的大量土地,即刻成为了宁县最大的地主。
赫崇祥购得土地之后,布衣来到周家窑,想打听打听这里的一些情况。
进屯一看整个屯子好像没剩几户人家。只好去找没上锁的庄户。可是接连进了两户,都是孤寡老人看家,赫崇祥根本无法与之交谈。只好转身出来,继续进屯里寻找。
到了屯里的最深处又见一家没有上锁,吆喝了一声,赫崇祥就走了进去。进屋一打量这屋子早已经是百孔千疮,一老妪躺在炕上看样子是病着,一老翁坐着小板凳用一个小簸箕筛着又小又黑的苞米粒子。一个有四、五岁的小男孩依*在老翁的怀里,帮着往外挑石子。还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头上盘着辫子坐在炕沿上,愁眉苦脸地抽着烟袋。
看到赫崇祥进来,老少三人目光都投向了他。
“这位爷,你找谁呀?”小伙子看进来陌生人问道。。
“想讨碗水喝。”赫崇祥找了个借口,不过他也确实渴了。
“你快去给这位弄点水。”那老翁把手里的簸箕放在一边,用手拄着小孩的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