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节 各线反击(第1页)

薛岳在仔细斟酌一番之后,决定采取王培明的建议。

虽然在收复了一处地盘后再一次放弃,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决定,可是也只有如此,才能分散敌人的兵力,控制住战场主动权,一口一口吃掉华中日军。

随后薛岳的大军,就从芷江一带出发,准备对湘中发起攻击行动。

大军即将出发,薛岳做了战前动员。

“各位弟兄们,我们中国军队在北方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被一点点压缩,他们的日子长不了了!我们必须发起反攻,尽快收复失地!”薛岳站在队伍前面,环视了一圈,拉开嗓门喊道。

“收复失地,赶跑侵略者!”薛岳大吼一声。

所有人齐声大吼:“收复失地,赶跑侵略者!”

薛岳又高举起右手大喊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

大军连夜离开芷江,浩浩荡荡的向湘中一带出击。

这一次的攻击,薛岳是做了充足的准备。这时候的中央军,在武器方面不会输给日本军队太多,特别是在轻武器方面,甚至超过了日军。中央军,拥有不少M1卡宾枪、M1半自动步枪、M1919通用机枪、60毫米迫击炮、巴祖卡火箭筒、57毫米无后坐力炮、M1918自动步枪和火焰喷射器等精良的轻武器。

在重武器的方面,中央军中,也有为数不多的美制155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榴弹炮,以及少数的M4坦克。此外,美国人还给了蒋介石不少美式75毫米山炮,英制25磅炮,英制17磅直射炮等中小口径的火炮。

英制25磅榴弹炮,口径87.6毫米,被中国人按自己的习惯,称为英式山炮;英制17磅反坦克炮,口径76.2毫米,被中国人按照自己的习惯称为英式野炮。

105毫米以上的重炮,都是卡车牵引的胶轮大炮。而那些75毫米、76毫米、76.2毫米和87.6毫米炮,都经过美国人的改造,由胶轮变成了便于蓄力牵引的木轮。事实上,在中国的土地上作战,蓄力牵引的木轮(铁轮)火炮,比汽车牵引的胶轮火炮更加管用。因为中国地形复杂,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部队运行。

英美式的火炮,同日式火炮相比,重量重,不利于机动。但优点是射程远,威力更大,能很好的压制日军的火炮。只是在把胶轮改成了木轮之后,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火炮的中心加高,炮架寿命缩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