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雷厉风行(第1页)

回到塞北军区,刘大勇是在归绥到包头间的公路上降落的,为这,二团敲掉了鬼子和伪军的三个据点。

李政委还没有回转,他和苏联西伯利亚军区司令,苏蒙联军司令朱可夫将军谈判去了,谈关于购买设备和原料的事宜。

刘大勇改名之后,书面文书的来往都换成了刘铮,但是私底下还是有不少称呼他刘大勇的,因为大勇还是他的字嘛,但是许婷芳从回来起,就算只有两个人在一起,也从不叫他‘大勇’了,而是简单的称呼一个‘铮’字,这个聪慧的女子,非常明了这个‘铮’的意义。

延安一行,刘铮心里有了底,大刀阔斧的整理起军队来,招收各地牧民百姓两千余人,吸收将近三千的伪蒙军和‘大汉义军’后,三个团被扩编为三旅七个团,四个步兵团,三个骑兵团。军区直属部队没有变化,全军区的部队达到12600余人。

部队扩充之后,兵器大为缺乏。骑兵旅三个团缺少装备达到三分之一,步兵团要好一点,但是四个团也有近千人是拿着梭镖大刀的。而旅一级单位只有骑兵旅由姚喆兼任旅长,实际上旅级单位都还空着,目前军区司令部直接领导各团。

扩编后的部队乘着难得的空闲赶紧训练,以往的精兵政策很难在军区全部单位中推行,刘铮下令各团、各营加强训练的同时,都需组建一个特战侦察连,营级单位没有条件的需要组建排级的此类部队。

刘铮赶回来的时候,技术组的同志们完成了电台的组装,调试过后,接到来自延安和总部的祝贺电报后,技术组以**为首的11人高兴的又叫又跳。

而最关键的是,**成功的在电台上连接了通话话机!关键时刻,可以直接喊话。

刘铮也高兴,奖励了**他们一些物资,男的都是选择点45口径的勃朗宁手枪为主,这款手枪有一个优点,弹匣装弹达到13发之多,对于他们这些亲身上过战场,经过战火考验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款手枪的吸引力相当致命。两个女生则是选择了刘铮口中的行军套装(还在试制中的女兵作战服),几个头饰和两块花布。

这一下大大的刺激到了分析组的同志,原本鬼子的新密码就被他(她)们研究的差不多了,现在在尚可晴的眼红红的状况下,电台组装成功后的第三天就全部破译了日军的密码!哼着小曲的尚可晴带着分析组的男女战士找刀连山领奖励之后,搞得刀连山亲自给远在苏联的李政委发了一份比较特别的电报,请求李政委多带一些女同志的用品回来。

3月25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