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队报损!检查弹药情况!”高远下完命令,对驾驶员说道;“靠边停!”
从坦克里钻出来,他的装甲指挥车驶近来,高原三两步跃上去,副大队长张志杰伸手扶住他,上下打量了他一下,“还好,没破皮。”
高远看着车外快速开进的坦克,多数坦克战车上面都是累累的硝烟和弹痕,T28改的加强外挂装甲还是很不错的。
“主要损失是坦克,咱们突击的时候装甲车和自走炮没跟上来。大队损失了九五式七辆,九七式四辆,T28四辆,牺牲战士53人,主要是日军的那两门一式高射机关炮和反坦克炮击毁的。鬼子的磁性手雷也很厉害,可以几枚吸在一起使用,咱们的一辆T28改就是被这种手雷给炸毁的!”张志杰一直待在指挥装甲车(苏制)上,对情况掌握的更快。
“日军还有一种刺雷,士兵拿着长杆子,杆子的一端就是刺雷,有一辆九七就是突破鬼子阵地的时候被刺雷炸毁的!鬼子的反坦克手段还真多,12师团的兵,果然有点不一样!”一个参谋插嘴说道。
“将战损情况,弹药、油料情况报支队司令部,骑兵七团现在都跑咱们前面去了,有他们的侦察,放心大胆的给老子冲!”
陈zaidao的装甲兵支队经过这次的战斗,倒是有了一定的改变,经历过实战之后,部队明显有了提高。
刘铮这个时候才知道,多伦和莱曼争议的竟然是装甲兵的战术问题,一个代表德国逐渐成熟的流派,一个代表的是苏联固守的老旧战术。其实,苏联只是在诺门坎之战后,才真正的认识、体会到坦克集团突击的威力和犀利,在此之前,苏联正在将坦克、装甲兵的规模减少,并裁撤了一个装甲集团军,因为苏军之内大炮主义的盛行,苏联并不认为坦克能在战场上起到决定性的关键作用!而多伦代表的就是苏联内部的欧洲老旧派,而诺门坎之战后新兴的西伯利亚远东派,还没有资格影响到莫斯科的战略决策!
刘铮在路上和陈zaidao比较深入的谈了一次话,比较详细的阐述了自己在装甲兵坦克集团作战方面的一些看法,针对装甲兵支队的现状,提出了十七个问题,并列举了其中大半问题的解决办法。
“剩下的5个问题,希望你们能在战斗中想到解决的办法。装甲兵支队,现在名义上是接受塞北军区的指挥,但是你我都清楚,装甲兵支队,恐怕会形成一个独立的作战集团,希望装甲兵支队,能越战越强,成为一支纵横驰聘于战场上的雄兵铁骑!”
刘铮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