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若回宫时,见市井之间都在谈论今年恩科的事,朝廷破天某的取士方法惹得民众议论纷纷,满城风雨、此举对天下读书人的冲击是巨大的。
他自己心里也没底,情意去各处街道转了转,观察文武举子的反应。发现效果大体还算不错。
武举普遍很兴奋,磨拳擦掌,等不急就要上战场一显身手,既能杀敌教国,又可尽展一身武气掉取功名,自然求之不得,战场上的凶险他们并不怎么放在眼里,男儿大丈夫就该在战场上建功立业,马革裹尸亦无怨无悔。此举正合了他们的意。直赞当今天子真乃干古明君。
文举读书人当中则有喜有忧,他们当中不少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杀只鸡都未必敢杀,血肉横飞的战场对他们来说太过恐怖。
相当一部分人是只知作诗填词,写道德文章的风流才子,他们于治国安民一道都懵懵懂懂,军机谋略就更一窍不通了,再加上战场凶险莫测。福祸孰难预料。圣人有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何况战场乎?实在犯不着冒矢石之险去求取功名。他们一看见告示,就开始收给行装还乡。等后年正式科举大比之时,再进京赶考。
也有一部分读书人博览群书。自小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博古通今。知天晓地,胸怀韬略。饶富智计。要他们随军出谋划策。他们当仁不让。更有身具索气的书生。一得知胡虏进犯,便愤然而起。有古之先贤投笔从戎的事迹在前,让他们披挂上阵,他们也毫不退缩,更不用说只是随军充当谋士了。这些举子二话不说。便去兵部报名。
萧若大感欣慰。一遇危亡关头。总不缺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好男儿。
他思付之间。不知不觉已回到后宫。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个夜后宫内气氛大不寻常。明日一早皇帝就要率军出征了。这一次是与北方强悍游牧民族的生死大战。胜负难料,比此前任何一仗都要恶得多。但他身为皇帝。又不容他退缩。而且这仗还不知道要打多久。何时是归期。
后宫之内一片愁云惨淡。皇后在中宫设宴。把淑妃石氏、贤妃齐韩妃铁寒玉、昭仪阮江燕、韩妃等五女、外带暂时没有名位的王楚月北条夫人、齐木灵子……这些人都清了来。一齐为皇帝饯行。
席间众女强颜欢笑。气氛难免有些儿凄楚哀切。萧若倒是言笑无忌。左拥右抱。不亦乐乎。大事齐人之福。亲亲这个、抱抱那个。恰似百花丛中一只快乐的蝴蝶。惹得众女娇嗔连连。
打情骂俏之中,气氛慢慢变得欢快起来。最后,人人喝得都有点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