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高寒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接手的第一个任务是熟悉一下半年总结,把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工作提炼出来,形成一篇典型稿件,准备在阳东日报上发表。项科长很重视,他在交代任务时说道。
“这是体现局机关半年工作成绩的重要形式,咱们科现在有两个高材生,弄这样一个小材料没问题。小高,你先拿初稿。”
高寒觉得,凭自己的文学和文字功底,写这样的东西是小菜一碟!他心里非常清楚,这是领导在考验自己的真实水平呢。
政策法规科有两间办公室,老项独自在里面的套间内,王怀忠与高寒在外间对桌办公。用了两天时间,他把自认为比较出色的一篇文稿交给了项科长。
老项四十多岁,是八十年代初的老高中生,自修了大专文凭,虽不是科班出身,还是很有水平的,要不梁局也不会把他放在政策法规科科长这个位置上干这么久。
接过高寒递过来的文稿,项前进轻轻皱了皱眉头。
“怀忠啊,你过来一下,看看小高这篇材料写得怎么样。”
王怀忠答应一声,进来拿过材料瞅了一眼,摇了摇头,嘴里低估了一句:“怎么能写成这样呢,科长,我先看看,修改一下再请您过目。”
高寒听王怀忠这样评价自己费劲巴力写出来的文章,很不服气。他觉得写的很好了,看了两天的日报,借鉴了记者们的写法,文采飞扬,言之有物。心想:你不就是比我早两年毕业嘛,还是一个大专生,有评论我的资格吗?想归想,这些话可不敢说出口,神态上还得毕恭毕敬的样子。
王怀忠拿着材料出去了,项科长转身从书橱上搜集了一大摞各类材料、讲话和几本书,一起交给了高寒。
“小高,第一篇材料能搞成这样很不错了,你再看看咱们科以前给领导写的一些讲话、典型经验材料和专业书籍,多学学人家,然后变成自己的东西。”
“嗯,我一定认真学习掌握。”
高寒知道这是项科长的套话,估计自己刚才写的材料还真不咋地!否则科长不会交给王怀忠修改,第一炮没打响很没面子,微微红了脸接过那些材料走了出去。
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边看材料边偷偷瞅着对面。王怀忠好像也被材料难住了,冥思苦想难以下笔。高寒乐了,你水平不是高吗?快点写呀!让咱也欣赏欣赏你的大作。
高寒很有些瞧不起比他大不了两三岁的王怀忠帮自己修改材料,可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浮躁狂妄心态,相信一些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