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问一个人,在全球所有文学作品之中,最为经典和有名的侦探是谁?
对这方面稍有涉猎的人,十个有九个会回答“夏洛克·福尔摩斯”,至于剩下那一个,他可能因为看不惯从“Sherlock·Holmes”这个姓氏分明是H打头的单词竟然能被福建人鬼使神差地翻译成“福尔摩斯”的缘故,坚持念了原文。
这个发音明明更接近“霍姆斯”或者“赫尔墨斯”,结果成文的音译竟然变成“福尔摩斯”?
总而言之H打头却翻译成F打头的字这个大锅必须要扔到福建人头上去,只有福建人才会一本正经地以为所有人都会把“福尔摩斯”读成“胡尔摩斯”。
然而,木已成舟,当大多数人从译本开始接触福尔摩斯探案集系列并接受了这个翻译之后,哪怕有人为大侦探抱不平,中国的译本也还是秉承着让大多数人习惯的原理沿用了这一套姓名的翻译,只能说大侦探生不逢时了。
同样的悲剧还不止发生在大侦探本人身上呢,他那著名的助手“华生”的姓名如果忠实地音译,也不会是这样。不信让一个接受现代英语教育的人来翻译一下“Watson”,看看几个人能把这个读起来分明更接近“沃森”的姓氏音译到“华生”上去。
总而言之,夏洛克·福尔摩斯作为一个侦探的经典形象被载入小说史,他甚至有名到了让一些并不看小说的人误以为这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英国也真的十分配合地在小说中福尔摩斯的住址处弄出了一个“福尔摩斯故居”让人参观,愈发变得真假难辨。
不过,无论怎么说,这位有名的大侦探活跃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
即使撇开他到底是确有其人之后被人当做原型写进了小说还是根本就是杜撰角色这个争议,他活跃的时间也绝不是二十一世纪。
齐安努力地控制了自己的表情,后退一点,轻轻地用手肘碰了一下托尼·斯塔克的胳膊,低声问:“那是谁?”
托尼·斯塔克看过去,迅速和人群中那位微笑的青年对上了视线,点头作为招呼之后,他低声回答医生的问题。
“那是小福尔摩斯先生,他是‘大英政府’的弟弟,好像是一个侦探。”
小福尔摩斯先生,是一个侦探。
很好。
这听起来真的越来越像夏洛克·福尔摩斯了。
那么,那个大福尔摩斯显然就是“大英政府”了?
本质上从未通读过《福尔摩斯探案集》的齐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