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章 《我们都是“变种人”》(第1页)

齐安急着把论文发出来的主要目的是抢占舆论阵地,免得哥谭那边的“未成年人失踪”事件调查完毕,当局直接一个“变种人威胁论”丢出来,到时候再重启几十年前的“变种人隔离法案”和“变种人管制条例”,那时候就完了,要么殊死一搏,要么再无天日。

大众是很容易诱导的。

当人群聚集起来,最后能突显出来的未必就是最优秀的,在这时候,“脱颖而出”的也可能是最蠢的论点。

几百年前,人们根本不接受有人解剖死人尸体,认为这是亵渎亡者,甚至在某些时间段,学习研究解剖学的医生被人当成屠夫和怪物。

时至今日,谁都知道,如果没有“解剖学”的发展,如果人类不曾清楚地认识到人体的构造,那么之后的很多医学科目都不会存在,最简单来说,外科学在最初的时候可也是被人当成“开膛剖腹”认知的,当时很多人宁可死也不接受外科手术,因为在他们看来人为切开身体比伤病本身都恐怖。

现在呢?

现在无数人为了治愈伤病,哭着喊着跪求更好的外科医生来动手术,根本不会有人觉得这种举动有什么不妥当。

这种观念的变化是随着时间潜移默化改变的,还是在某一天突然变化的?

是大众最开始全都蠢到无法接受“解剖学”后来某一天全体突然开窍了,觉得这不是亵渎死者和神灵,而是科学?

并不是。

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人认为某个观点是正确可行的,也会有人认为它错误或者不可行,只是当人足够多的时候,个体的声音就会被淹没,最后喊出来的声音往往是喊的最大声的,而不是支持人数最多的,更不是最正确的。

有些时候,两个对立的观点谁能站到最后,可能就只是一点时间差别。

尤其是在两个观点不能用“正确”和“错误”进行区分的时候。

无论齐安多么希望所有人都能去读这篇论文,她也不可能为此改变文章的写作格式,从本质上来说,这就不是“科普读物”,而是正经的医学综述,即使撇去格式上和普通文章的差异,它的内容也会以面向专业人士为主,默认所有阅读文章的人都具备基础的医学素养。

换句话说,这篇论文“不那么好读”。

齐安也没奢望一次到位,她的计划是每隔几个月再发表相关的论文,通过连续成系列的文章先让学术界接受她的观点,而大众这边则会另外写一些通俗的科普内容混在护肤品介绍栏里(俗称夹带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