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和其他的科学不同,来自于医生的鼓励也和其他的科学推论不同。
这是其他所有“科学家”都办不到的事情。
只有“拯救生命”本身才能如此直观地打动人心。
送走了齐格勒医生之后,诺曼·奥斯本慢慢地看完了那篇文章,之后想起了之前一个被他当做过度炒作扔到脑后的新闻。
《时代》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名的榜单中,安吉拉·齐格勒入选了“科学家与思想家”类别的候选名单中。
齐格勒医生看起来对这件事毫无兴趣,也没有为自己拉过票,但是她的票数仍然稳稳地保持在中段。
诺曼·奥斯本看着排名在“安吉拉·齐格勒”上面的那些名字,露出嗤笑的神情,一个电话拨了出去。
“齐格勒”应该排在第一。五月初的时候,《美国医学会杂志》终于发售了新的一期。
这个对医学界人士而言相当重要的杂志也算是一流的期刊,在2008年,它的影响因子达到了二十多分,这个分值已经相当可观,对于那些一两分的杂志而言,这就是只能仰望的大佬才能上的期刊,但是最真正顶尖的学者而言,不到CNS终究差了那么一些。
这么多年来,医学界依然追捧者三大杂志,所以经常有人开玩笑说“CNS”(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而言无比重要,同样也对医生无比重要。
后面这个CNS就不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缩写了,而是三大杂志的缩写。
它们分别是《Science》、《Nature》和《Cell》,分别在各自的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医学生们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写论文写到精神恍惚,仿佛看到了灯神,灯神问他,你有什么心愿?医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要发CNS。
对很多人而言,一辈子能够有一篇文章登上CNS这个级别的杂志就已经足够了,如果能集齐三大杂志,那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
不过,有一说一,CNS地位崇高,资历老牌,但并不说其他的杂志就是垃圾,这些年也有一些后起之秀奋起直追,甚至在影响力上已经有着靠近三大杂志的趋势,比如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或者《柳叶刀》,如果能在这上面发出文章来,一样可以收获无数艳羡的目光。
就算都是医学杂志,杂志和杂志之间也会存在竞争。
CNS凭什么能多年来稳占上风?
因为期刊足够优秀,就会吸引更多优质的投稿,刊发了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