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章 守望者协会急救培训班(第1页)

通过诺曼·奥斯本的努力,守望先锋可以预见将会从“再生”中获取相当大的发展,而在同一栋楼中的“守望者协会”也同样在稳步发展之中。

先前被创始人安吉拉·齐格勒特意提过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各项技能培训班都在逐项开展,从招募学员到联系授课人员、实习场地和器材等等,均由守望者协会一力负责。

最开始这些年轻的工作人员和志愿们虽然有一腔热情,还是在这种大型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幸运的是,守望者协会在纽约的注册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这让她们在遇到困难时也常常会遇到相关行业的热心会员,最终前几次活动在磕磕绊绊中进行,最后也圆满结束。

后来有了经验,这些事情做起来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而之前通过培训班毕业测试的老学员们凭着这项技术顺利找到了工作,有的人甚至激动到当场痛苦流涕,有些人则热情洋溢地对他的亲朋好友和新同事们宣传守望者协会的好,这又进一步带动了守望者协会新会员的注册热潮。

——有什么比一份稳定的工作更能让一些生活困难的人摆脱窘境的办法吗?

守望者协会或许不能直接把工作岗位交到自己的会员手中,但可以把有用的技能教给别人,这已经很好了,比起那些动辄培训费就要收几千美金的街头培训班要好上太多。

这批从守望者协会走出去的学员们往往第一个月的工资才到手就相约回来,给守望者协会报喜,还有人特别去感谢讲课的老师,或者给守望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散发小礼物作为感谢。

后来不知道是谁提到了“东方那边有给人送锦旗的习惯”,这些人一合计,直接用“XX次YY技能培训班”的名义给守望者协会送了锦旗,而协会的工作人员请示过托尼·斯塔克之后直接把锦旗放在了专门用来作为学习教室和实习场地的那几间大礼堂里。

从第一面锦旗挂上墙开始,之后的每一次技能班结业后都会有人回来送锦旗,也许不是全部的人都因此走上了幸福人生,至少大多数人也借此离开了最初狼狈艰涩的困境。

这种技能培训班快的只需要一两周时间,守望者协会还特意提供了给学员们练手的实习场地,也买了一些相关的器材和耗材,因为见效快、回报周期短,有时候同一天会有五六个不同的教室同时在开课,而那种耗时一两个月的培训班反而报名人数少,所以开班次数也少。

因为这方面也算做出来一些成绩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