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论坛的“匿名”并不是不登录发帖没有ID的那种匿名,而是发帖人可以选择在某条帖子里“匿名”,这样显示出来的ID就会是“匿名”。
换句话说,本质上,发帖人仍然需要登录。
齐安轻松地摸到了那个2L的ID,临时注册了一个账号,给那位发了一条站内信“什么时候回来上班?”,之后拍拍手关了帖子,她大概知道为什么后面会离题千里了,估计那些真的想讨论她年龄并且试图摸清楚她履历的回复直接就“消失”了,而且是连回复楼层的层号一起被抽的干干净净,外表看起来才会这么毫无痕迹。
说到底,她的履历就不能详查。
最开始那就只是查尔斯·泽维尔为了方便她生活给她编造了一份假的履历,特意选择把学习经历都放在大洋彼岸相对封闭的东方国家就是为了防止别人去查,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全面网络化档案资料,大多数东西还是纯手写编纂入档的,这种科技程度和国情的差异反而会让高级黑客无处下手。
完全手写资料的年代,不乏类似于“管理档案的人保管不慎导致资料遗失”和“学校倒闭|解散|重组后资料遗失”甚至“档案在邮寄过程中丢失”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就是说,哪怕有人真的头铁到非要跑去调查,他查不到东西也不能证明这个人没在某个地方上过学,如果再考虑到人员流动、学校搬迁、住址改变等等的问题,一旦牵扯上跨省市的移动,调查起来的工作量足以让人头秃,而且,不在体系内,很多东西压根看都看不到。
就像“个人档案”这个东西,理论上来说那个国家的公民自己这一辈子就不会看到档案袋里面的内容,哪怕档案会跟着这个人一生。
至于离开了东方古国去了瑞士之后的情况,查尔斯考虑到了公立医院的资料更容易查到,故意模糊地给她编了私人诊所的工作经历。
要是认真说起来这才是奇怪的地方,瑞士官方应该能够查得出来“安吉拉·齐格勒”有没有在境内注册过医生,也能查出工作单位,但是,瑞士那边不但没跳出来打假反而异常安静,无形之中就给人造成了一种“既然官方不说话那么肯定是真的”的印象。
齐安又想了想,既然神盾局都出手官方歪楼引导舆论了,那就说明上头并没有跟她履历抬杠的意思,还在有意无意地维护她,等她以后成就更多了,履历上可能就连求学经历都直接不写了——因为写求学经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没有工作成绩的时候取信于人。
如果工作成绩斐然,谁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