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中将自己面前茶杯里的残茶倒掉,给自己和司徒美堂倒上了新茶,司徒美堂一面喝着茶,一面慷慨陈词:“我们洪门兄弟一直是把‘秉承致公堂旧有爱护国族之精神,更新祈国内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合理之改革,欲由实现真正民主政治之途径致国家于富强,使人民能享有政治经济之绝大自由,海外侨胞获得强国人民所应享之平等待遇’作为奋斗的目标,自从当年和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合作以来,一直是为致力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盛而努力,可以这么说,孙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洪门兄弟是要钱出钱,要人有人,黄花岗、武昌,都有洪门兄弟的血流在那里。可是,辛亥革命之后,清朝虽然是灭亡了,可是又出了一个比清朝更完蛋的北洋军阀政府。清朝的时候,好歹还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可是北洋政府的时候呢?军阀混战,割据一方,为自己和自己的洋主子谋取利益。”的确,说起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与洪门的关系,那就要从同盟会时期说起了,1904年1月11日,孙中山经洪门前辈钟水养介绍,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任职洪棍(元帅)。根据洪门只接受帮内人的领导指挥的传统,孙中山以参加洪门、任职洪棍为契机,迈出了帮助改组致公堂的关键性一步。1904年5月,孙中山受致公堂的委托,起草了《重订致公堂新章》,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致公堂的宗旨(次年,孙中山在广州开设大陆山,自任山主)。随后,孙中山在致公堂当时的领导人的陪同下,赴美国各地宣传,争取各地分堂成员注册。孙中山在波士顿会见了当时刚刚展露头角的致公堂领袖司徒美堂,向他宣传在中国进行革命的道理,介绍他加入同盟会,使他走上了争取强国富民的道路。孙中山的宣传活动在以劳动侨胞为基础的洪门致公堂播下了火种。1905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联合组织中国同盟会成立,并在美国许多城市建立了分会。为便于同盟会在美洲展开革命活动,孙中山于1911年建议同盟会会员一律加入致公堂。致公堂对这个建议“备极欢迎”,并简化入堂手续。“我只是希望彭华的所作所为不要走那条道路,我们洪门老前辈刘永福、冯子材走过的路。”“大佬,我知道,当年,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在越南纸桥将法国人打得落花流水,冯子材以年过花甲之龄在镇南关亲自持矛率领二子与法军肉搏,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了广西的门户。”“可是最后又怎样呢?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一样要签订卖国条约,越南丢失了,广东、广西也成了法国人的势力范围。希望这次彭华不会被人出卖,东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