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端倪(上)(第1页)

看着从车窗外飞快掠过的景物,东北深秋初冬的时节,已经是一片萧瑟气象,高梁杆儿心中感慨万千,七月份从北大营出发北上,数万大军兵车相连,浩浩荡荡,可是转眼之间灰飞烟灭,六万人哪!死的死,散的散,其余的都被老毛子抓了俘虏,还好大多数弟兄都被彭华带队伍救了出来,自己还升了官,成了这拥兵数万的吉黑民众自卫军的参谋长,唉,真是人有旦夕祸福。

想想这几个月来的日子,真是恍若隔世,先是部队打了败仗,自己和大部分人被苏军俘虏,准备押往西伯利亚去做苦工,幸好天不灭曹,我高梁杆儿也是福大命大之人,半路上就被自卫军救了出来。后来,其他几个旅的被俘弟兄也都陆陆续续的被抢了回来,彭华和余绍武把队伍重新作了整编,把原东北军和原自卫军混合编在一起,组成了四个纵队,将近五万多人。虽说东北军可以说是全中国装备最齐全、最先进的队伍,编到一起才知道,自己以前简直就是井底之蛙。

这支队伍从军服、装具都要比东北军要高出一块来,要说高到什么程度,高梁杆儿不敢去想;也不愿意去想,毕竟在他心目中从前的奉军,现在的东北军是中国最好的军队。至于枪炮,那就更不用提了,这些年跟着郭军长和少帅南征北战,东挡西杀,见的世面也不少了,什么日本造、德国造、英国造、美国造、俄国造,还有什么意大利造、法国造、西班牙造,见得太多了。可以说,听到枪响,就能分辨出枪的种类和牌子,甚至是枪的使用年限,是新枪还是老枪。可是,对于自卫军装备的枪支、火炮,还有其他的各类器材装备,高梁杆儿都是一头雾水,看不出来是哪里生产的。而且,再看自卫军的技术、战术,不说别的,单单刺杀技术一项,学的既不是华刺,也不是东洋刺,而似乎是将华刺和东洋刺结合起来,又重新做了编组,使刺杀技术更简单,更有杀伤力。不光是这一项,其他很多东西,步兵战术、炮兵战术、骑兵战术、工兵技术,都和自己在东北讲武堂里学的东西不太一样,但似乎都比自己学的要高明。

这打了胜仗的军队就是不一样,从前线回来一路上都是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昨天在南满铁路上车时,平时傲气十足的日本站长,点头哈腰的把咱们送上了火车,而且让弟兄们坐的是票车,不是以往坐的那种闷罐车。他从车厢这头儿走到车厢那头儿,看着摆放在车厢地板上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看着那些正在睡着觉的士兵,特别是看到那几个白俄机枪手和迫击炮手,高粱杆禁不住发出一丝苦笑,这个队伍里的人员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