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我们失去的东西太多了,,也许是我们已经习惯失去了,一旦收回来一些东西时,我们反倒不知所措了。我们的国家从前清道光三十年鸦片战争时起,在对外事务上就没有取得过胜利。而今天,就在今天下午,民国十九年三月二十七日,我们驻哈尔滨的记者,用他激动的笔给我们发来了消息,我们在前清时失去的一部分领土,回来了。我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形容我们的心情,想来想去,似乎只有杜工部的那首“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还有陆放翁的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来形容。”
这是《申报》在民国十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出的一份号外上的评论,这份号外上用详细的地图标注着回收的领土位置、面积、以及领土问题的来龙去脉: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丰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四十六万平方公里土地为帝俄侵占,并逼清廷签订瑷珲条约加以承认。
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咸丰十年),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为俄帝侵占,事后逼清廷订北京条约加以承认。这片土地就是从外兴安岭以东至海、到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也就是俄罗斯在19世纪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占去的在东北地区的中国领土,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夏,海兰泡即江东六十四屯地区,江东六十四屯位于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口以南至孙吴县霍尔莫勒津屯,长约一百五十里,宽约八十里,因历史上曾出现六十四个村屯而得名,原为中国居民村,位于黑龙江左岸与精奇里江汇合处附近。1858年(咸丰八年)被沙俄根据《瑷珲条约》侵占,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以后更成为阿穆尔省首府。”
“这次我们的对外战胜,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外交上的胜利,因为,我们也曾经有过“不败而败”的历史经验,总计我们取回了将近九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中国自有外交以来的大胜利!”
与号外上热情洋溢的言语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除了东北、北平、天津、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地的大中学校的学生们上街游行,庆祝胜利之外,政府方面除了例行公事的拍贺电嘉奖有关人员之外,似乎也是没有什么反应。整个社会的人似乎对这件在整个世界上都算得上是一件大事的事件,十分的冷漠。只是如同死水里投下了一块石头,泛起了一些波澜。
北平前门外的“裕泰”茶馆,人们依然在品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