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租界杜美路杜公馆,坐在躺椅上刚刚听完翁佐青读完《申报》上标题为“中东铁路初战告捷,沪上俄侨纷纷北上”的新闻报道的杜先生,这位外号“水果月笙”、“莱阳梨”,人称杜大耳朵的上海青帮首领杜月笙,杜先生,此刻凝神深思,“格记台型真给伊彭华扎足了。”旁边端着茶壶的万墨林冒出这么一句。
“是啊,这次彭华是平地一声雷,发起来了。”翁佐卿放下手里的报纸,“杜先生,以后彭华肯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个彭华在上海有没有办事处或是代表之类的,我们也可以交往一番。”按照杜月笙一贯的做法,他是*维持着同国内各种势力的良好关系,从而维护着他在上海的地位,不论对方是得意的、失意的军阀,还是那些前清的遗老遗少,他都是笑脸相迎,以礼相待。
可是就是这个现在正在风头上的人物,彭华,他居然不知道,连他是否在上海有办事处或是驻沪代表都不清楚,这简直太坍他杜先生的台了,杜先生可是对各派势力都是了如指掌的啊。
“先生,闻兴宇先生打电话来,说一会过来拜访。”万墨林放下手里的电话,轻声细语的对杜月笙汇报。照理说,杜公馆的大门每天户限为穿,门庭若市,多一个来访的客人,杜先生也不会有什么惊奇的;但是,杜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嚯”的一声从躺椅上坐了起来,“他什么时候来,”竟然有些急切的问着,万墨林有些奇怪,这闻兴宇虽说他也见过几次,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为什么每次杜先生都对他特别重视,有时两个人还关起门来密谈,谈了什么,谁也不知道。不过只要知道杜先生对这位闻兴宇先生特别重视就足够了。
杜先生背著手在大厅里走来走去,看着那副由当年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秘书,人称湖北才子的饶汉祥撰写的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墨林,他还说什么了没有?”“没有别的什么了,对了,他说他给先生您解谜来了。”“解谜?”杜月笙有些奇怪了,似乎又有些明白了。
“准备烟、茶、水果,点心,迎接客人。”他吩咐着万墨林——自己的管家。“杜先生,要不要和黄老板、张大帅他们通个气,让他们也来见见这位深藏不露的闻先生?”旁边的翁佐卿折著手里的报纸,提醒着杜月笙。“不必了,第一,不知道闻先生此次来要说什么;第二,唉。”看得出来,杜先生也不愿意把所有的机密都与自己的这两位把兄弟共享,前些年上海滩三大亨的排名还是“黄、张、杜”,这几年,这三大亨的排名已经悄悄地变成了“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