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形势的发展,对双方军队的领导人来讲就像一个跷跷板,这面坐着彭华,那面坐着布留赫尔,彭华的情绪上去了,高涨了,布留赫尔的情绪就低沉了。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抚摸着脸上那将近一寸长的胡髭,说实话,自从彭华的军队发起进攻以来,他就再也没有时间刮过胡子。
他放下手里的电话听筒,陷入了沉思之中。
从彭华开始进攻以来,统帅部的伏罗希洛夫曾几次与布留赫尔直接通话,在电话中,伏罗希洛夫谈到,他怀疑俄军前线部队“是否能完成拟议中的切割和包围中**队的计划”。他甚至暗示“可能把军队撤回国土,把军事行动限制在已经进行的打击范围之内。”
由于红军在波兰华沙城下莫名其妙的失败,俄国和波兰签署了和约,波兰获得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使得俄波边界大大向东迁移了。这样就使得俄国这样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面对着来自欧洲更大的压力,不得不把注意力都投入到西方。在辽阔的西伯利亚,俄国不过有不足1000万人口,只是开发了铁路沿线罢了,而且在叶尼塞河以东地区只有150余万人。要想取得战略的优势,难哪!当年日本人出兵远东进行干涉,从赤塔到海参崴,到处都是日本人的膏药旗,面对着这种情况,莫斯科也是鞭长莫及,毫无办法,只好先成立一个远东共和国来应付形势。可是,面对着彭华的凌厉攻势,我们该怎么办?
门口传过来一声“报告!”。两个俄军军官站在了布留赫尔办公室的门口,这两个人是集团军参谋崔可夫,他在集团军负责从事情报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直接对集团军司令官布柳赫尔本人负责;另外一个是朱可夫,时任库班骑兵第5旅骑兵团长,旅长罗科索夫斯基受伤住院之后,整个库班骑兵第五旅的剩余部队就由朱可夫负责指挥。“司令员同志,我们可以进来吗?”
布留赫尔摆了摆手,示意让两个人进来。俩个年轻军官来到布留赫尔面前,又是一次立正敬礼,这一套繁文缛节是旧俄军队遗留给现在的俄军的,没办法,这也是俄国历史的遗产之一。
“司令员,您让我负责整理开战以来的情况,我整理了一下,现在向您汇报。”
“11月17日清晨俄国太平洋第1师和骑兵独立第5旅的部队向离边境40公里远的密山开进。骑兵旅在航空兵支援下消灭了不少中国部队,于傍晚时分抵达了密山敌军的后方。及时赶到的步兵击溃了奉天骑兵第一师和白卫军的几个团。敌人的损失光被击毙的就近1500人。俄军占领了敌人的司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